2月27日,太原市杏花岭区一数码产品店内,“国补”海报摆放在醒目位置,前来咨询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随着2025年“国补”政策持续深入实施,省城消费市场迎来一波“换机热”。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3月4日,省城柳巷商圈烟火升腾人头攒动。食品街、钟楼街等街巷的商业形态丰富多样,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别样休闲体验。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3月1日,省城迎泽区一综合性商场的促销活动丰富多样,市民穿梭选购。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指南》、在全国率先制定《不公平格式条款指引清单》、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2024年,省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点目标,奋力推动全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商品和服务高质量发展、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作出贡献。
省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市场交易监督管理处处长魏星表示,我省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持续优化消费维权协同共治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健全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凝聚消费维权与监管执法的强大力量。
创新建构理念,致力思想解放。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指南》,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拓展12315“五进”范围,建立行业协(商)消费维权服务站,健全基层消费维权网络。
创新建设机制,致力系统耦合。健全消费投诉举报信息研判处置两项工作机制,强化投诉举报大数据汇总分析利用,以投诉举报数据牵引监管执法,推动消费投诉源头减量。
创新方式方法,致力重点突破。聚焦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服务等民生重点行业领域,在全国率先制定《不公平格式条款指引清单》,重点列举该行业领域的不公平格式条款66条,从源头上减少消费纠纷的发生。
创新结构供给,致力动态优化。持续加大经营者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承诺践诺力度,不断扩大线下无理由退货的覆盖范围和承诺履行率;鼓励企业成为ODR企业,提升源头解决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维权途径。
创新运作机制,致力效能提升。加大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力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充分发挥12315平台作用,及时受理调解消费者投诉,迅速核查处置群众举报,不断提升消费维权效能。
本报记者孟婷
行业协会
多方发力 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今年,我们围绕宣传贯彻消费维权年主题重点在三方面发力:促进高品质消费,让消费者对消费内容更满意;促进高质量维权,让消费者对消费过程更满意;促进高水平共治,大力实施消费维权提质增效,让消费者对消费环境更满意。”省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雷俊福表示。
2025年,省消协将通过“3·15”系列主题宣贯活动、建立消费教育基地、组织参与商品和服务体验、开展商品比较试验等方式,加强消费教育引导,传播消费相关知识,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理性、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念,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品质。大力实施消费供给提质,通过联合全省各级消协组织、行业协会、经营主体,开展“共筑满意消费——我们在行动”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以旧换新、促销惠民,提升消费服务质量,为共促消费升级提供内生动力。着力打造更优纠纷解决渠道,不断提高投诉和解率和投诉调解成功率,实现投诉便利化、信息透明化、处置快速化,确保消费者投诉有门、处置高效,维权无忧、敢于消费。
“今年‘共筑满意消费’的主题,强调消费的满意度,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关注产品的销售,更要关注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家电过程中的全方位体验。我们要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消费引导等多个方面发力,共同营造一个让消费者满意的市场环境。”省家电行业服务协会会长逯静表示。
“我们要树立消费者优先导向,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既要立足消费者权益去‘治标’,更要从产品质量层面来‘治本’。我们将引导更多会员企业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鼓励企业更新管理与技术先进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及质量,增强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省零售商行业协会会长王仂表示。
本报记者孟婷
法律专家
以法为基 减少纠纷维护权益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共筑满意消费”成为社会焦点。“身为法律专业人士,维护消费者权益、营造优质消费环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重任,这既关系民生福祉,也影响市场秩序。”山西中吕律师事务所律师吕淼淼表示。
日常消费中,很多陷阱让人猝不及防。虚假宣传迷惑消费者,使其买到与期望相差甚远的商品或服务;质量不合格产品危及人身与财产安全;售后服务缺失,让消费者投诉无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核心权利,为消费者维权筑牢坚实壁垒,也是律师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武器。
“在法律咨询与维权服务上,我们凭借专业素养,为消费者答疑,明确权益边界。一旦消费者权益受损,迅速介入,收集证据,推进法律程序,全力争取赔偿。针对影响恶劣的消费乱象,积极投身公益诉讼,捍卫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震慑不良商家。”吕淼淼说。
在普法宣传与行业引导层面,联合消协、行政机关开展多元普法宣传与法律培训。通过剖析真实案例,向消费者普及维权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为经营者提供合规指导,完善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从源头减少消费纠纷,引领行业自律。
在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领域,严守职业道德,杜绝利益冲突,确保维权公正客观。凭借丰富经验,参与立法建议与政策优化,为完善消费领域法律法规、改进政策措施建言献策,助力消费环境持续升级。“让我们携手以法律为基石,共筑公平、公正、满意的消费环境。”吕淼淼说。
本报记者孟婷
经营者
双向奔赴 构建消费新生态
数字网球、室内高尔夫、VR体验的潮玩项目,AR箭道实时显示的弹道分析,电竞舱团队激战引发墙面LED矩阵同步变幻战场特效……3月1日,走进Party King数字运动中心,超燃的全新潮玩娱乐感受扑面而来。
近年来,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创新型数字运动场如约而至。前不久开始运营的Party King数字运动中心可谓是数字潮玩运动的新标杆。那么,如何将冰冷的科技转化为有温度的服务?Party King的答案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双向奔赴”的信任生态——既要让技术可见、权益可感,更要让用户成为体验优化的共建者。
如何打造满意的消费环境?山西国际贸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涛说,首先要创造“无盲区”消费。不仅门票价格、项目内容公示,杜绝隐藏消费、强制增值消费,还应在设备前明示潜在安全风险,确保消费者游玩体验安全“无盲区”。
“当然,消费的本质是尊重消费者的话语权,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基础上,经营者还应该让消费者从单纯的参与者成为监督者和制定者,从商家的‘单向服务’变为商家和消费者的‘双向成长’,让规则更加接地气。”林涛说。
对此,Party King数字运动中心针对消费者的评价建立即时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倾听记录消费者诉求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定期针对消费者的各项评价内容进行整理汇总,并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召开复盘会议,构建起“以消费者为第一中心”的经营理念。
林涛说,作为省城唯一一家国企运营的数字运动中心,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努力跳出“交易思维”,主动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让项目消费者覆盖面更广泛,推动企业经营和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
在他看来,满意消费是“共同创造”的旅程。数字运动行业的未来,不应是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相互博弈,而是以透明换信任、以参与促共赢的生态共建。有传统文化的赋能,有开放的理念经营,有文旅融合的双重体验、有数字化管理的便捷、有对品质精益求精的打磨、有对待客人如亲人般的服务热情,才能最终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长久陪伴”。
本报记者任志霞
消费者
后顾无忧 互信才能快乐消费
3月1日,省城长风街上的天美新天地商场内,市民陈女士发现商场在好多地方挂上了“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告示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商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郑重承诺。陈女士很开心:“以前最发愁给不爱逛街的家人买衣服,买了不合适又不好退换,以后可是没有后顾之忧了。”
如今,《山西省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服务指引》明确退货规则,要求经营者公示退货时限、条件和流程,并鼓励延长承诺期至30天,给消费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数据显示,2024年我省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已超1.2万家,涉及家居、电子、服装等多个领域。
政策的落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心态,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购买热情。
相比线上购物的“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消费者因线下购物退货难而产生顾虑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购买大件商品时,无质量问题不退不换几乎是商家的默认规则。
正在装修新家的张先生要购买一系列家电、家具,网上、线下,他来回比价、权衡售后服务。从“双十一”看到“年货节”,最终他在红星美凯龙商场敲定了订单。他说:“家电、家具很多大件商品还是线下买更放心,商场推出的无理由退货服务同步了线上优势,线下买家电同享线上‘后悔权’,既看得见实物又无后顾之忧,自然更愿意买单。”
无理由退换货政策的落地真切打破了消费者“购物即博弈”的心理负担,像张先生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据了解,太原红星美凯龙商场推行30天无理由退货后,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8%。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项政策重构了售买双方的信任关系。消费者看重的是权益被尊重的安全感,期待更多像无理由退换货这样的服务,才能将“敢消费”的底气转化为“愿消费”的行动力。正如消费者所言:“当退货不再是与商家的博弈,消费才能真正成为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