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产经

潞安化工太化新材料公司2024年实物产量同比增长7.9%,创投产以来新高

新材料领域的奋进者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3月5日,潞安化工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化新材料公司”)尼龙6生产车间,大型储罐中的生产原料通过输送管道进入反应器,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白色小球从出口弹跳而出,这就是颗粒状的尼龙6产品,具有热塑性、轻质、韧性好、耐化学品和耐久性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制作服装、家居用品以及汽车耐高温齿轮等日常生活用品。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尼龙6是潞安化工集团化工板块新材料产业链的主要产品之一,太化新材料公司拥有尼龙6、己内酰胺、己二酸等在内的10类主导产品,2024年全年实物产量251.65万吨,同比增长7.9%,创投产以来新高,合成氨、己二酸、己内酰胺、双氧水、硝酸产量同为历史最佳。
  生产稳运高产的背后,是该公司立足价值创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太化新材料公司深入落实省属企业提质增效决策部署,不断深化精益管理,提升企业活力效率,持续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效显著。

破除瓶颈
夯实生产系统稳运联运基础

  在环己醇酮装置区,塔罐高耸林立、管道纵横交错,轰隆声不绝于耳,一派繁忙景象。环己醇和环己酮是生产尼龙6等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其质量和产量直接影响着生产线的下一个环节。“2024年,我们开展了系统改造,对分离塔内件、填料全部进行了更换,极大地提高了萃取精馏单元分离效果,提升了产品纯度,解决了分离效果差、消耗偏高等难题。”副总工程师兼醇酮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向新地告诉记者。
  环己醇酮C线改造后日均产出环己醇307.67吨,实现满负荷运行。吨环己酮苯消耗降低0.1吨,蒸汽消耗降低0.5吨,氢气消耗降低50立方米,返苯纯度提高到99.9%,环己烯纯度达到99%以上。
  为了进一步改善系统水质,该公司生产管理部党支部书记、部长兼调度室主任王宏斌带领生产调度人员通过图纸查阅、爬管廊落实、逐项排查的方法,组织对各化学水用水点进行盲板封堵、分段取样分析排查,消除化学水不合理消耗点,化学水用量由检修前1070立方米/小时,降至920立方米/小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园区循环水氯离子含量也由以往的4000mg/L降低至1000mg/L以内,有效减少了由于高盐水质对换热器及工艺的影响,为生产系统高负荷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效完成年度大修、提升机电管理水平、优化工艺管控能力……一系列举措推动企业夯基固本、提质增效发展。与此同时,该公司紧跟行业前沿,优化技术改造,科学梳理大修项目,合理制订大修计划;持续抓好泄漏管理工作,多管齐下打好“漏点治理攻坚战”;以生产组织、产品产量、成本管控为主线,优化工艺指标,做好风险评估,实现生产系统稳运联运,各项单耗明显下降,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下一步,该公司将对环己醇酮装置A线和E线进行技术改造,持续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机制
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水平

  “今天的纯苯采购价格较预期有小幅降低。”
  “己内酰胺供应端略有收紧,价格小幅上调。”
  ……
  在太化新材料公司3月5日的价格管理委员会会议(以下简称“价委会”)上,公司班子成员、纪委、精益管理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讨论着原料、设备采购和产品销售价格。
  “作为业务部门,车间在每月提报备件后,我们首先要先对备件进行分类打包,并会同车间一起对备件进行价格摸底,通过对历史采购价格比较,与同行业对标,进行备件参数和性能确认,筛选出最优供应厂家。最后,到价格管理委员会上进行决定。”全程参与议价的机电动力部部长秦杰告诉记者。
  每周一、三、五早调会后,便是该公司召开价格管理委员会会议的时间,集中讨论销售、采购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实行价委会集体议定原则,采取“一事一议”形式,定期向价格管理委员会通报内部询比招采、公开(委托)招标的成交(中标)价格,并接受参会人员提出的反馈意见。
  与此同时,该公司根据市场价格行情变化进行灵活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原料及产品市场分析研判,准确预测价格走势,结合市场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及供应销售策略;充分发挥产业链、区位和库容优势,实施供应、生产、仓储、销售有机联动、一体化管理,确保利润最大化。
  来到该公司财务管理部、精益管理部部长管庆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桌子上放着“3月资金收支计划表”“2月刚性支出明细表”“2月绩效考核打分表”等各种数据表,一沓沓堆叠着。他指着财务、产量、消耗等指标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经营管理能力,我们建立了重点工作和契约化管理机制,实行‘一事一契’,奖励原则就是依据项目创造价值能力,针对安全、生产、经营等相关方面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难易程度等内容进行综合考量评判,最大程度调动、发挥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由‘发工资’向‘挣工资’转变。”

精益管理
激发全员价值创造热情

  “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开展全员价值创造项目推进实施细则(试行)》《价值创造一体化融合考核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重点工作管理办法》的三位一体的‘价值创造一体化融合’管理体系,激发全员价值创造、干事创业热情。”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魏浩告诉记者。
  该公司党委将党建工作与价值创造深度融合,以“党委组织、支部发动、党员带头、全员参与”为导向,大力推行价值创造,立项、验收52个价值创造项目,设立2个契约化项目。
  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太化新材料公司坚持目标、结果、问题导向。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抓源头,严控成本增效益,落实“年预算、月计划、周控制、日安排”工作机制,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非必须不列支”,以计划管理推动实现增收创效。
  在人才队伍优化方面,通过优化机构设置,科学规范设置岗位定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机关人员到生产岗位的正向流动。从严管理干部队伍,落实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优先选拔实干实绩、有为有位、走在前列、改革创新成效明显、考核连续优秀的生产一线和艰苦环境中的年轻干部,实行科级干部末位淘汰制、队级干部竞聘制,以干部考核评价为主要依据,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让干事的干部更有担当。
  在薪酬分配改革上,打破“平均主义”薪酬思维定式,薪酬分配持续向生产一线、艰苦岗位、重要岗位和特殊岗位人群倾斜,突出体现不同岗位个人业绩与单位效益的差别,形成差异化的薪酬分配机制。
  从多条产线产量攀升,到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再到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太化新材料公司在新材料领域正稳步前行。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源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将坚定信心、笃行实干,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努力奋斗。”

本报记者晋帅妮 本报通讯员郭丁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09期

  • 第2025-03-08期

  • 第2025-03-07期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3-05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3-03期

  • 第2025-03-02期

  • 第2025-03-01期

  • 第2025-02-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