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薄雾还缠绕在中条山腰间,在运城市垣曲县的街巷里,铁锅与土块碰撞发出的沙沙声已经勾起了馋虫的口水,这便是传承了几千年的美食——垣曲炒祺。
相传,这是舜帝给乡亲们的“保命方子”。洪水退去后粮仓见底,老百姓发现用净土翻炒面块,既能久存不坏,又能缓解远行腹泻。到了明清商帮纵横的年代,炒祺更是化身晋商的“移动粮仓”,茶马古道上骡马脖铃晃荡的节奏里,总混着褡裢里炒祺相撞的脆响。如今这美食成了本地人的非遗绝活,外地游客初见总要惊呼:“这真是拿土炒着吃的啊?”
垣曲炒祺的诞生好似一场大地魔术。原料精选黄河岸边小麦磨成粉,与鸡蛋、芝麻、花椒叶揉成硬面团,切成指尖大小的方块。将中条山特有的食用白土去除杂质后,入铁锅炒至滚烫冒烟,再将面块倒入“土海”中。老师傅手持铁铲,在高温“土海”里匀速搅动,面块与矿物微粒激烈碰撞,渐渐镀上琥珀色。出锅时竹筛轻摇,白土簌簌落下,露出焦黄酥脆的炒祺。
这种带着大地气息的牵挂,或许正是机械流水线永远复制不了的温度。如今炒祺虽有了麻辣、五香、奶油等十几种新口味,但老辈人最认原味,那是黄河风穿过麦浪的原始芬芳。
王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