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煤炭作为我国传统产业和基础能源的代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大有可为,具体路径就是要通过新技术的改造提升,促进煤炭产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发展煤炭行业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强化科技创新。必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传统创新型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同探索开发新应用场景,加强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将核心技术应用到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来。
其次要厚植生态底色。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煤炭行业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例如,加快推进“零碳矿山”建设,减少煤炭行业碳排放量;加强煤炭伴生资源集约利用,实现煤炭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第三要深化人才培养。煤炭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和煤炭企业集中力量开展技术研发、创新与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将成果转化与科研人员奖励、晋升挂钩,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最后要加强政策驱动。煤炭矿井由于在资源、地域、经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仅靠“单打独斗”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存在不小难题。需要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煤炭行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比如,目前尚未形成“零碳矿山”评价标准、碳核算方法等,如果由国家相关部委组织“零碳矿山”建设体系研究,建立符合我国煤炭行业实际的技术规范和认证标准,将有力推动“零碳矿山”在更多煤炭企业落地建成。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将围绕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度调研、思考解决方案,为更好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郭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