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与自然】良好生态环境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

  本报讯(记者程国媛)“来汾河湿地看红嘴鸥了!”3月初,随着气温不断回升,在太原市摄乐桥和北中环桥中部的汾河湿地公园里,首批北归的红嘴鸥如约而至。今年来此中转的候鸟数量非常多,除了红嘴鸥,还有棕头鸥、白鹭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附近居民刘书娟把刚拍到的红嘴鸥视频发到了自己的抖音账号上,让更多的网友一起欣赏这美好时刻。
  近年来,随着“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深入推进,汾河水质在全面达到Ⅳ类及以上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同时,我省强化推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有效促进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汾河流域野生动物分布记录不断刷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去年,我省生态质量监测即发现“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汾河临汾段分布的新记录。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建设美丽山西的重点任务之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我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总体要求和七大重点工作任务。同时,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协调、系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持续深化“绿盾”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定期组织开展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实施重点区域、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保护成效评估,协同推动全省典型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为美丽山西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9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7期

  • 第2025-03-16期

  • 第2025-03-15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2期

  • 第2025-03-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