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门关外的云中古城,有一位扎根大同气象事业30载的风云守望者——李腊平,她将毕生芳华倾注在塞北苍穹。
1994年,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毕业的高才生李腊平执意北归,在家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投身塞北气象事业。在百叶箱与温度计构筑的微观世界里,日复一日记录着塞北风云的细微脉动。经过两载寒暑,这位曾每天骑行数十里路上下班的小姑娘,在晨霜暮雪中淬炼出了精准预报的“火眼金睛”,从一个初出茅庐、不谙业务的新手,成长为业务精通、工作熟练的青年骨干。
随后,李腊平担任大同市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主创。当时市级气象部门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她在北京一完成基础培训,就开始昼夜攻关。两个月后,大同电视台四套风格各异的气象影视节目在1997年元旦惊艳亮相,“气象主播”成为大同百姓耳熟能详的贴心人。
“左云县预计将发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煤矿采空区可能发生崩塌灾害。”2002年7月28日,李腊平综合前期降水情况,迅速组织市局预报员会商,向左云县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收到预警后,左云县各大煤矿紧急停产并撤离人员。当晚,滂沱大雨浸润左云矿区的地质结构,十里河河床鹊儿山段发生局部采空塌陷,塌陷区域长130米、宽40米。“幸好预报准确、预警及时,让百余名矿工在塌方前半小时安然撤离。”一位组织撤离的工作人员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李腊平凭借扎实的业务知识及多年的实战经验,在纷繁数据中迅速捕捉到风险信息,成功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当“气象+”遇上大同转型时,李腊平又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新特点,积极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满足社会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针对地区不同季节果蔬粮生长情况,推出《杏树气象服务专报》《黄花采摘期预报》等。她带领团队创建的“气象大同”微信公众号,2022年汛期在全省率先开展直通式政府决策服务,每周一通过“晋政通”向市党政领导群组上传《大同决策气象周报》,为地方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李腊平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勤奋敬业、不懈努力,诠释着气象人的使命与担当,获得“全国气象部门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省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在她的带领下,大同气象台出色完成了全国二青会、成龙电影周开幕式、冬奥会等多项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保障任务,并获得“特别优秀单位”“山西省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
如今,已过知命之年的李腊平依然保持着每天查看卫星云图的习惯,在塞北高原的晨光里,这位气象女儿凝望着翻滚的云海,仿佛又看见三十年前那个骑着二八自行车、后座绑着观测箱的年轻身影,正穿越时光隧道,与今天的自己并肩而立,共同守护这片土地上的阴晴雨雪。
张丽媛 武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