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刚过,洪洞古槐的新芽正踮脚触碰四月的门槛。输电铁塔挺拔地伫立在临汾市洪洞县刘家垣镇的田畴间,国网临汾供电公司汾能无人机中心的电力工人刘江涛与工友们正在进行春季电力巡检。头顶上方,一只金属云雀掠过他们肩头,羽翼下的镜头眨动着智慧光斑——参与此次巡检的无人机,正以新的姿态进行巡检工作。
与传统人工巡检相比,无人机巡检具有速度快、效率高、覆盖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大面积输电线路的巡检,并能够发现一些人工难以察觉的细微隐患,有效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刘江涛指尖轻旋遥控器,无人机随着嗡嗡声迅速升空,向着输电线路飞去,在春日晨霭中织出立体电网图谱。这架无人机搭载了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仪,能够清晰地拍摄到线路和设备的细节,还能检测出潜在的发热隐患。
过去,电力人巡检线路以脚掌为尺,丈量每一寸杆塔投下的阴影。爬坡过坎,劳累且效率不高。若碰上复杂地形,如深山、河流附近的线路,更是难度升级。此次巡检的线路是连接刘家垣变电站和双昌变电站的重要输电线路,全长15.865公里,共54基杆塔,承担着为周边地区供电的重任。以往人工巡检这条线路至少需要2天时间,而且有些高处和偏远地段的隐患很难被发现。
刘江涛和同事们分组进行巡视。无人机沿着线路平稳飞行,实时将拍摄到的画面传输到地面的显示屏上。大家紧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当无人机飞到一处杆塔附近时,刘江涛突然发现屏幕上显示出一个异常点。“暂停一下,这里好像有点问题。”他迅速操作无人机,对异常点进行了更细致的拍摄和检查。仔细分析后,原来是杆塔上的三个包钢螺栓出现了松动。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刘江涛立即通过对讲机向后方的运维团队报告。不到一个小时,运维人员就带着工具赶到现场,对螺栓进行了紧固处理,成功消除隐患。
据了解,为了提升输电线路的巡检效率和质量,国网临汾供电公司汾能无人机中心大力推广无人机巡检技术。目前,该中心已经配备了14架专业无人机,培养了8名熟练的无人机操作人员。这些无人机不仅能在日常巡检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应对自然灾害、紧急抢修等情况时,也能快速响应,为电力抢修提供有力支持。
杜鹃 李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