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产经

矿井植入“AI因子”

——山西焦煤集团华晋焦煤沙曲二矿数实融合提质效见闻

  7.7平方千米的井下开采现场,最多的不是矿工,而是摄像头。在山西焦煤集团华晋焦煤沙曲二矿,一个班约有360名矿工入井工作,却有近400路摄像头机警地盯守在各自岗位。
  放眼身边,有了AI司机、AI助教,甚至还有了“AI矿工”,颠覆了人们对煤矿的认识。3月19日,记者心怀新奇,走进沙曲二矿一探端倪。

数实融合,管控有力有效

  沙曲二矿坐落在柳林地区,是业内少有的高瓦斯、高突出煤矿,其赋存的优质稀缺炼焦煤被誉为“晋柳王”“世界瑰宝”。
  上午10时,记者在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前驻足,瞬息万变的数据和画面令人目不暇接。该矿党委书记、矿长樊纲介绍,他们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综合管控平台为顶层、云数据中心为后台、万兆环网为基础网络,已成功构建“一张网”“一朵云”“一平台”、若干子系统的信息化架构,催生出人机共融的智能开采模式,实现了开采过程的全要素、全环节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控制。
  目前,矿井31个子系统全部融合联动,实现了采、掘、开、机、运、通、安全、经营等专业的信息融通,可完成数据的精准实时采集、网络化传输、规范化集成融合、可视化展现和实时动态分析,并对“人-机-环”的隐患、故障和危险源提前预知、预防和应急联动处置。
  AI技术与煤炭生产的深度融合,使矿井管控更有力有效。
  该矿薄煤层三角煤割煤、自动补液、无线传感器等技术均突破复杂地质条件无法应用的禁锢,实现了稀缺资源保护性开采;采用AI视频分析、基于热成像AI视频等技术路径,实现了矿井掘进系统61处作业区域“电子围栏”全覆盖,视觉识别技术正在替代传统的“人盯人”,人工智能技术成为24小时值守的“安全员”,使安全隐患排查与处理更及时、风险点辨识更精准,设备停机率降低30%,人员违章行为发生次数同比减少80%,逐步形成了“人防”与“技防”并重的安全监管新局面。

“AI+”,加出更多可能

  穿梭自如、全神贯注、自主运转……设备被装上“眼睛”和“大脑”,“AI+巡检”预警保安,成为安全生产的好帮手。
  “之前我每班巡检1次主斜井皮带就得6个小时,无论是爬坡上行或溜坡下行,都是手心攥冷汗、通身流大汗。”皮带队职工康廷柱说,使用带式输送机移动巡检装置(巡检机器人)之后,不仅每班能巡检2次,还可以实时监测设备温度和声音是否正常、有毒有害气体参数等,工作效率激增。
  “再也不用披挂几十斤的仪器到工作面监测了。”防突区职工彭东东如释重负。该矿构建防突作业全流程实时互联信息化体系,实现了防突全作业链智能物联和信息化管理,区域预测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实现了智能感知、实时上传、智能分析、智能决策,缩短了突出矿井瓦斯防治关键信息的响应时间。
  有人闯入运行区,卷闸门自动下降;绞车设备失速,挡车栏自动闭锁……在智能运输集控中心,记者见证了AI智能辅助运输技术的精妙精准,“AI交警”指挥若定,各环节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在斜坡顶部和底部安装AI摄像仪等,通过入侵检测算法,快速识别闯入非安全区的行人并发出声光报警,联动设备停止运行。像交警在斜坡路段指挥交通,有效避免跑车溜坡等事故发生。”该矿副总工程师李斌告诉记者。
  “血压偏高,情绪不稳定,不建议下井”……沙曲二矿开发应用“AI职业健康管理系统”防控安全风险,“AI医生”呵护安康。系统可根据职工个人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定制化健康建议和指导;通过为班组人员佩戴智能手环和情绪分析仪,实时监测职工身心状态,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用上这个系统之后,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技术攻关上了。”队干部和班组长们直呼“减负了”。

数智赋能,提升矿井质效

  清晨6时30分,沙曲二矿综采队早班职工交接班后进入5303工作面,便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检查机器设备和工作环境,摸排风险隐患。伴随着带班队长胡锁平发出“开机”指令,坐在智能化集控中心的操作工按下启动键,皮带运输机、破碎机、转载机等依次被唤醒,采煤机按照事先输入的指令进行记忆割煤……
  胡锁平告诉记者,过去综采工作面操作人员15人,现在只有7人。2人负责操作采煤机、液压支架等工作,主要是预防性巡查采煤机和智能支架等设备工作情况,其余人员搞文明生产等辅助工作。目前,一线矿工安全又轻松,但头脑却都不轻松,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驾驭智能开采装备的能力。
  智能开采,既安全又高效。然而,在“煤与瓦斯双突出”的沙曲二矿实施智能开采之初,可谓是举全集团之力才得以推进。“没治理瓦斯之前,瓦斯能在井下小水坑里顶出水泡。”说起高瓦斯,抽采区负责人张垒记忆犹新,这片煤田瓦斯绝对涌出量高达510立方米/分钟,始终制约稀缺资源开采。如何破局?该矿加大研发投入、加力科技攻关,击破了一个个瓶颈难题——“近距离突出煤层群稀缺资源安全开发与利用”技术摘得“中国工业大奖”桂冠;“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与示范”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实现了高瓦斯矿井在低瓦斯状态生产。同时,着力开展全工艺段三角煤、惯导自动调直、自动调斜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关,最终实现了薄煤层、中厚煤层等不同采高、不同设备型号、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智能开采常态化。
  截至2024年底,沙曲二矿已安装完成8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5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井下采煤工作面100%实现了智能化,“AI矿工”已将开采一线最艰苦、安全没有绝对把握的矿工替换下来。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使新质生产力得以充分释放,矿井质效齐增,在2020年底取消采掘队组夜班生产、平均每日减少4小时生产时间前提下,平均单产水平提升达33%,矿井原煤产量提升40万吨/年,减少固定场所用工40余名。

本报记者张毅 本报通讯员张燕 刘嵘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30期

  • 第2025-03-29期

  • 第2025-03-28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6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4期

  • 第2025-03-23期

  • 第2025-03-22期

  • 第2025-03-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