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省内多所医疗机构引入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本地化部署实现AI助手在临床科研、病例辅助分析、护理计划制定等多种场景的深度应用。3月下旬,记者深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中医院,聚焦DeepSeek大模型在医疗场景的突破性应用,记录智能化技术为医疗卫生事业赋能的生动实践。
“Al助手”正在成为辅助医生诊疗的“好帮手”
3月25日下午,山西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郝利芳打开工作电脑,点击AI助手小程序,键入“脊髓栓系”,即刻电脑页面就出现了病症详细的介绍。她告诉记者,前几天,一位被诊断患有“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女性患者来科室就医,她不想做手术,想通过中医治疗改善症状。郝利芳辨证施治,采用内服中药加针灸治疗的方案,患者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多年以前,查阅类似‘脊髓栓系’这样的一些疑难或者较为少见病症的医学资料,需要到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后来,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但是相关资料比较分散,需要逐一查找,比较耗时耗力。现在,医院接入DeepSeek,全面上线“山西省中医院-AI助手”小工具后,极大地节省了我们查找相关医学资料的时间,能够节约出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针灸专业领域的深耕。”
3月初,山西省中医院已经全面接入DeepSeek本地部署大模型,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个Al助手已经悄然融入医生的日常工作中,成为提升效率、辅助诊疗的“好帮手”。在病例辅助分析方面,可为医生的诊疗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为中医的个性化治疗和经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病历书写方面,扩展了知识面,增强了标准化,提高了精准度,病历书写质量显著提高。
山西省中医院骨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路博丞这几天正在为规培学生准备进行学术授课的专题内容。他需要从海量文献中提炼重点、梳理案例。此时,DeepSeek就派上了大用场,输入关键词,系统自动提取核心结论,还能生成结构化大纲。“它可以帮我们节省一些从事基础性的繁琐的工作时间,同时还能为我们临床工作提供一些相应的科研思路,另外,在一些临床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都有一定的更新。”路博丞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省中医院院内本地大模型相关应用正在不断完善中。未来,该院将进一步深化AI智能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的对接,在AI病历质控、AI检验检查结果分析、AI知识库应用等方面,多维度重塑医院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新模式,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推动护理工作从经验驱动型向智慧精准型转变
3月27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护理站,护士刘娟使用护理电子病历平台的“AI助手”,输入一位住院患者的病情描述,平台很快列出一份护理方案。“DeepSeek接入护理电子病历后,配合我们的工作,协助实时分析患者病史、生活习惯、生命体征、检验检查结果和用药记录等数据,生成个性化护理方案,有效提升了护理效率。同时,在我们护理操作过程中面临的如特殊伤口处理方式、导管维护规范性等方面提供辅助指导。”刘娟介绍。
智慧护理的推广,离不开医院的支持。“‘AI助手’不仅辅助我们护士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更加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还要利用这一工具进行一些海量数据的分析工作,比如帮助我们去解决临床上一些安全事件质量指标数据分析,协助提升我们的专业管理能力。”山医大一院护理部副主任唐珊说。随着DeepSeek的接入和应用,正在推动护理工作从经验驱动型向智慧精准型转变,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山医大一院信息运维中心技术人员闫越介绍,“我们的核心任务是让DeepSeek的智能基因与护理系统的临床血脉深度融合,构建‘会思考、无感互联’的护理数字基座。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增强DeepSeek和护理功能粘性,如构建语音交互闭环、基于医疗NLP技术实现方言自适应语音识别,结合护理术语库实时纠错等。”
“智慧医疗的最终目标是让患者真正受益。DeepSeek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护理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也让护士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患者的关怀与照护中。”山医大一院信息运维中心主任汪伟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人工智能与医疗信息系统的融合,让智慧护理更加贴合临床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山医大一院DeepSeek智能平台的开发,实现了从诊疗、风险评估到护理的全流程智能化,医生、护理人员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去综合分析各种数据来制订计划,系统能够快速提供参考,使他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患者的直接治疗与护理服务中。
医生的专业判断和临床经验是“AI”无可替代的
有医院信息管理专家表示,AI擅长处理结构化数据,但在多因素交织的复杂病例中,仍需医生进行个性化决策;AI也无法触摸患者的温度、倾听家属的焦虑。跨学科复杂决策能力、人性化关怀与共情力、医学伦理判断依然是医生不可被AI替代的核心价值。
在采访中,郝利芳表示,“AI助手”的应用,实际上对中医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师带徒”的中医事业传承中,不能固步自封,要有更为开阔的视野,要对医学发展新动态保持高度关注,引导学生发展更为全面,思考更有深度,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才能更深刻。她强调,“DeepSeek无法取代医生,形象地说,它就像是一本菜谱,能够提供制作方法,但真正掌勺、调整口味的还是医生,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里我们也提醒大家,不能盲目依从‘AI医生’,我们中医讲究看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这是DeepSeek所不能代替的,我们医生的专业判断和临床经验也是无可替代的。”
本报记者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