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听着百啭千声的鸟鸣,看着清澈蜿蜒的溪水,沿着成片杨树林,记者走进灵丘县落水河乡西庄村,典雅牌楼、古韵凉亭、白墙红瓦……仿佛步入江南水乡的古村落,一幅塞外江南和美乡村的画卷缓缓展开。
近年来,西庄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围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全力打造集休闲度假、休闲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走出了一条“以旅促农,以农强旅”的发展新路。2024年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
“细梳妆” 村庄入画来
“主街道修成柏油路面,沿街住户的门窗统一换新,外墙立面都快变成画儿了。真没想到,几年时间,村子就大变样!”在外地工作了四五年没回村的李二虎眼里满是惊喜。
西庄村位于唐河之畔,与相邻的上堡、新庄、南庄三村同在唐河大峡谷的隘门山前头(入口),被合称为“门头”。这里是灵丘县中部盆地最低洼的地方,地层内部诸多的断裂口形成大量涌泉群,常年喷涌,汇合成多条溪流,四季流水潺潺,水草肥美,自古就有“门头在水面”的说法和“门头水乡”的美称。
水多,树就多,整个西庄村掩映在树林中。“夏季凉快,不假。但之前村子里不讲究卫生,家家四处丢垃圾,河道也没人清理,臭烘烘的。那时的西庄,夏天成了蚊虫的天堂,本村人都受不了,外面人就更不愿意来了。”回想过去,村民王二平直摇头。
如何让村庄从画卷中的墨点变成点睛之笔?西庄人制定村规民约,从改变人居环境入手,先后对村子里的大小河流进行“手术”,疏通并拓宽了大东河河道,用石头砌坝,消除夏季洪峰对村子及田地的破坏。针对村内河流飘散臭味问题,进行淤泥清理、河坡加固、两岸绿化。三年时间,西庄村的河道变美了,河水变清了,恶臭消失了。
“以前,村里大街小巷的水泥路,因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村民们都希望修缮。”村委会主任刘开亮回忆说。于是西庄村筹集资金实施了道路改造工程。不仅300米的主街道变成了干净平坦的柏油路面,而且所有巷道都进行了水泥硬化,并铺设好洪污管道。
为让西庄越来越精致,整村亮化、美化工程也同步推进。主街道两边的房屋被改造得极具水乡的柔美,充满文化气息的墙面设计更是成为一道风景。村东北角那块垃圾遍地、荒草丛生的闲置土地,经过一番整修,也摇身一变成了亮丽的公园。
从村规民约的制定,到“最美庭院”和卫生评比活动的开展,西庄村早已形成保护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870多名常住人口个个参与其中。
挖潜能 水乡火出圈
没有产业的村庄,就没有底气。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则需因地制宜。离县城仅5公里,336国道从村西而过,水资源丰富这一优越的自然条件促成了西庄村第一个产业项目——水上乐园落地。游泳、划船、滑梯、垂钓、水上城堡等十几种玩乐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
2022年夏季,西庄村按下了火热键。从此“欢乐农耕文化节”、“门头水乡露营节”、灵丘县“丰收节”、2023年全国秋季“村晚”接踵而至。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西庄村的产业规划不仅仅停留在水上。村东大片的杨树林自然也是一块“富矿”。2024年,西庄村瞄准市场需求,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奇遇森林项目。仅仅2个多月,占地50余亩的项目就投入运营。
一边是水稻、油菜、鱼蟹等有机种植养殖,生机勃勃;另一边是啤酒狂欢、灯光秀、美食等60多种游玩项目,魅力四射。
“去年奇遇森林运营期间,日平均接待游客2000多人。暑假期间可达四五千人。整个项目带动村集体收入6.2万元,户均增收1万余元。那段时间村里的车辆川流不息,就像过庙会。”刘开亮高兴地说。
可作为北方的室外项目,夏季过去,冬季怎么办?奇遇森林季节性的特征,让西庄村村“两委”与企业又坐在一起。
几番商讨,一个集冰雪艺术、冰雪文化、冰雪演艺、冰雪建筑、冰雪活动、冰雪体育于一体的冰雪大世界项目在去年11月动工落地。好项目能带来快速发展。项目既能利用冬季的耕地,又不妨碍春季耕种,村民们积极配合,转让出村西120多亩土地,并参与施工挣钱。
建成后的冰雪大世界有百余个景观、120余种娱乐项目、10余种特殊动力设备,以及从全国各地引进的27种美食小吃。每周不同时段都会进行打铁花、风火轮、火壶等表演活动。
“夏天哪里好玩?门头西庄!冬天去哪里玩?还是门头西庄!”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现在的门头西庄,知名度以火箭速度飙升,成为灵丘县的明星村!每个西庄村民都为之骄傲。
“从去年12月开园到今年2月18日闭园,这里每天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提到冰雪大世界当时的火热,村民张中岩依然激动不已。
兴产业 村民日子甜
乡村游的发展,引来了大批游客,也带火了乡村经济。村民祖月根在自家庭院里开办的榨油坊,产品供不应求,直接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庄的油料种植。回乡创业青年孙海帆开办的民宿生意也异常火爆。
“之前,大家农闲时想出去打点零工,不是没地方去,就是因为年龄偏大,没人用。有了这些产业项目后,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打工。现在村里基本没闲人。就拿搞基础建设来说,全村有劳动能力的几乎全上阵了。”刘开亮乐呵呵地说,“你看,73岁的张春大爷,身体硬朗,跟着干活,一年也挣2万多元呢。”
用好山水资源,开拓富民之路。“以旅促农,以农强旅”的发展新路让西庄村人实现了增收。仅冬天开放的冰雪大世界就为60多位村民提供了人均增收1万余元的机会。
“冰雪大世界开场,我不仅应聘当秩序维护员,还在场内弄了两间活动房卖烤肠奶茶,收入很不错。”原先靠着开车拉点日用品在周边村庄叫卖为生的张斌夫妻俩正忙着规划今年的生意,“前几年走街串巷得挺遭罪,还赚不了多少钱。村里开始搞旅游后,我俩便在家门口做生意。两三个月的收入就相当于以往全年的!”
无独有偶。居家小媳妇王素梅凭借在游客中口碑极好的农家莜面饺子和包子店,成了村里的奋进名人。“去年村里游客最多的那个月,全村做生意的就有二三十家。”
日渐壮大的产业,稳定的增收渠道,让西庄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让西庄村人的日子越过越幸福。几年来,西庄村里学习经营的村民多了,街头巷尾唠闲嗑的人少了;公园广场中文娱活动多了,邻里之间矛盾少了,处处和谐。
走到村委会后边两栋主体已完工的二层楼,刘开亮笑着介绍,“这是村里新建的乡村旅游驿站,预计今年5月完工。到时候,驿站将为游客提供住宿、吃饭、购物等一系列服务,村里的旅游配套服务将更加完善。”
本报记者张丽媛 本报通讯员马明清 杨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