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科技已成为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为全国农业科技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近年来,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践行科技兴农战略,在这片古老的三晋大地上书写着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生动篇章。
政策引领,精准锚定农业发展航向。省委、省政府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围绕农业产业需求,广泛征集技术难题,梳理出涵盖现代种业、智能装备等多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清单。在种源安全保障上,加速培育晋系农作物和畜禽优良品种;针对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困境,成功研发出一批适应复杂地形的农机具。比如襄垣县仁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玉米收获机械,凭借独特设计解决了“行路难”“作业难”问题,极大提升作业效率。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同发展,与国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规划相契合。
种业创新,筑牢农业发展坚实根基。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我省大力推进种业创新攻关行动,启动多个国家重要特色物种和省级育种联合攻关项目,建立种质资源共创共享机制,加速优良品种选育。在此过程中,山西种业成绩斐然,斩获众多植物新品种权,审定登记大量优良品种,“太行云牛”“山晋黑猪”等自主培育品种也崭露头角。这不仅响应了国家种业振兴行动,致力于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更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人才支撑,激活农业创新源头活水。我省积极探索构建全方位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从人才引进、培养到创新团队建设、平台搭建,全方位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依托科创平台和重大项目,凝聚锻炼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与团队;省级层面重塑产业技术体系,遴选科研推广专家,为农业全产业链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同时,通过定向培养公费农科生、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招募特聘农技员等方式,壮大科技推广人才队伍,构建完善农技推广网络,确保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应用,与国家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要求高度一致。
成果转化,畅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我省积极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山西农业大学举办成果转化活动,众多农业新品种成功推介签约,彰显科研成果市场价值。此外,借助农业综艺节目创新宣传形式,如《快乐的田野》让脱口秀演员走进农田展示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既宣传科技成果,又提升“晋字号”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推动科技成果以更亲民的方式走向市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实现科技与农业产业的紧密结合。
尽管我省在科技兴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随着我省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投入力度的加大,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加强,相信在科技的有力赋能下,我省农业定能持续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为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重要力量,在三晋大地上绘就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李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