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998,只要99。”“小黄车3号链接,只有15单,需要的宝子们拼手速了。”4月12日,太原晋商行直播基地,近10个直播间内,带货主播正在卖力花式直播。而对于主播的能力、定级,该基地负责人坦言,过去只能是看销售额和开播时长,而如今有了行业标准,网络主播方向已定。
网络主播也有职业能力标准了?3月下旬,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正式发布《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主播职业能力划分要求》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首次构建起涵盖知识、技能、品德的评价模型,为主播职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引,持续推进网络主播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群体扩大
标准应运而生
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网络主播这个新职业赛道。在去年7月人社部发布的19个新职业和28个新工种中,网络主播、直播招聘师等多个职业或来自直播间,或与直播行业深度关联,直播行业已成为新职业萌生的重要土壤。
在我国2亿灵活就业人员中,职业主播占有不小的比重。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数据,当前职业网络主播的数量已经突破3800万人,成为数字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群体。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超1.8亿个。4月13日,记者从企查查App查询发现,我省从事网络直播行业注册企业达近4万家,招聘网站主播招聘信息超12万条。
太原市融媒体协会会长顾阳介绍,近些年,网络视听行业蓬勃发展。一部手机便可入行,相对友好的进入门槛,激发了人们的直播从业热情。人们尽情地在互联网上展示特长、才艺、创意,在广阔的互联网平台上实现自我。网友们戏称,目前是全民直播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从业者进入直播行业,不少直播企业在选用主播时,遇到难题:什么样的主播适合自己,要开出什么样的薪资,都没有一个标准。如果单纯从销售额和行业口碑看,根本无法全面反映出一个主播的真实实力。”顾阳说。
山西头部直播企业晋商行文化传媒创始人赵俊琦认为,随着直播从业群体的扩大,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标准》正逢其时,解决了行业内急需的主播分级和成长培养难题,而且《标准》首次明确了职业主播的定义、分级体系和评价指标。这些规定的出台,意味着直播行业和职业主播的发展走上了规范化、法治化的道路。“激励+约束”的双轨制设计,既为从业者提供了成长阶梯,又筑牢了行业发展的价值底线。
科学分级
助力行业发展
《标准》明确,将月均开播超30小时,或直播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作为“职业主播”认定标准,建立阶梯式培养体系。其中,评价体系涵盖知识、技能、品德信用三大维度,将主播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太原市新媒体协会监事长段晓辉表示,《标准》评价体系和分级较为科学,有助于直播行业逐步告别“草莽时代”,走向规范化和职业化。其中,评价体系知识要素中最高级的四级标准包括参与过标准研制或发表过相关论文或取得省/部级(含)以上个人荣誉,近3个月月均开播时长达30小时(含)以上等。从这一标准看,给行业树立了较高的标杆。未来直播平台、直播企业、MCN机构可以参考该行业《标准》,对相应资质的主播进行不同的商业投资合作。同时,依据《标准》对主播进行扶持,助力新型数字职业人才培养,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针对优质主播,《标准》鼓励平台与MCN机构提供分级资源扶持,如商业合作优先权等;而对存在品德信用问题的从业者,《标准》则设立了“一票否决”机制,严重违法失信者将被排除在评价体系外。
以抖音平台为例,其推出的“健康分”管理机制,通过动态评分引导主播规范直播,将主播的内容规范与否与直播推荐量级、直播收益等直接挂钩。这种机制创新使优质内容创作者获得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数据显示,该平台2024年有76%的低分主播违规率明显下降——当主播的违规成本远远大于潜在收益,自然会倒逼其约束自身行为,不敢再通过卖惨、博眼球、夸大宣传等方式牟取利益。
山西非凡传媒总经理胡佳兵表示,《标准》的发布可以说是行业迈向职业化的重要里程碑。其培养主播的核心逻辑,一直和《标准》强调的“能力驱动”不谋而合。这种机制彰显的清晰价值导向,有利于引导从业者珍惜羽毛,更多通过提升内容品质、持续深耕的方式获得关注。短期看,行业可能会经历阵痛,但长期来看,只有让主播从“流量贩子”变成“专业价值传递者”,这个行业才能真正走得远。
多方合力
职业步入正轨
《标准》评价模型要求,职业主播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如《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专业技能(脚本/运镜/剪辑)、艺术理论知识。同时,《标准》对其设置了表演、营销、心理等12项核心指标的技能要求。
4月12日,晋商行文化传媒组织旗下主播,对《标准》进行了学习,并鼓励主播依据评价体系进行晋升,并提供相应流量、资金扶持。赵俊琦表示,《标准》的指导意义非常清晰,过去那种“流量至上”的野蛮生长模式行不通了。比如中级主播要求,对很多泛娱乐主播就是一道坎,这就要求主播在垂直领域掌握一定的知识才会受到认可。按照《标准》里提到高级主播标准,其旗下达标主播,在日常直播中确实受到网友的认可。以健康类主播魏光宇为例,原本是副主任医师,深耕儿科领域二十多年,转型做主播后,坚持把医学专业背景作为内容根基,每期视频、每场直播都在输出权威的育儿知识,现在他全网粉丝超过800万,单场直播观看人数8万+,还多次受邀参加国家级展会。为什么能做成这样?因为他的内容有壁垒——专业医学知识不是谁都能复制的。
值得肯定的是,越来越多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开始涌入直播行业。如据《2024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过去一年有3446名文艺院团演员在抖音进行了23万场演艺直播;中央民族乐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煤矿文工团等专业文艺院团也纷纷开辟线上舞台。主播群体正在形成“专业能力+创新表达”的新范式。
太原市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高宏伟认为,此次,抖音、腾讯、快手等头部平台和无忧传媒、华星璀璨等MCN都参与《标准》制定,这极大增强了该《标准》的实践性,为多方协作奠定了基础。未来,参与制定的平台也会积极配合团标落地,将这一标准从指导意见逐步形成强制性标准,甚至纳入到立法,优化对直播行业的管理。“《标准》的出台,是多方合力的好结果,不仅有利于净化网络生态,也进一步推进了主播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专业能力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直播行业的正向价值才能被充分释放出来。”高宏伟说。
本报记者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