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近日,夏县大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进田园”实践活动,老师带领学生们进大田、钻大棚,实地了解大田油菜、大棚西瓜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们明白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劳动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题中之义。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接受劳动教育不仅能获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更能磨炼意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教育系统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大中小学普遍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劳动教育不能只是口头上喊劳动、课堂上讲劳动,应该坚持因地制宜,创建多元的教育场景。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的实践性,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真实的生活劳动场景。只有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必要的劳动实践经历,避免走过场,才能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一堂好的劳动课,就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四月的田野,正以最蓬勃的姿态诉说着成长的秘密。我省多所学校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让劳动课程更有深度、充满活力。在金黄的油菜花海、葱郁的麦田与翠绿的瓜棚之间,夏县大鹏学校组织师生走进劳动基地,一场别具一格的劳动实践课精彩开启;太原国科实验学校组织开展了“春耘沃土承古训,躬耕陇亩育新苗”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暂别书斋,于躬身实践中感悟“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劳动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亟须重塑观念,努力消除升学压力、师资不足、协同不够等多重因素影响,在高质量落地落细落实中增强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不是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不是简单的知识讲解,而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教师应把握好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等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同时,要完善劳动教育的配套设计,比如,对于城市家庭,需提供多元化、性价比高的研学项目;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应结合当地实际,挖掘传统劳动教育价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事情,也需要全社会参与。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各方的共同责任。课堂之外,是更加广阔的实践育人天地。整合社会资源,做好融合加法,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劳动教育质量,与时俱进创新劳动教育形式,让更多孩子爱上劳动、享受劳动,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王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