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临汾,一项聚焦偏远地区用油痛点的“微创新”,正在加速落地。由中石化临汾石油推动的“以站代库”供油模式试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盘活低效资产,能切实解决部分县域工业用户提油远、等待久、运输成本高等现实问题,为本地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油动力”。
工业施工现场需要油品保障,而不少乡镇厂矿企业却苦于距离油库远、用油不稳定、调运不便等难题。临汾石油主动作为,将部分地理位置优越,但运营效益较低的加油站点转型为直供型“微库点”,探索“以站代库”供油模式,即由加油站承担柴油配送职能,就近向具备资质的乡镇企业、矿山单位、施工工地提供合规供油服务,缩短调运半径,压缩供油时间,提高物流效率。
乡宁县张马加油站作为首批试点正式投运后,服务半径可覆盖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多个中小厂矿单位,客户现场反映“供油响应速度比原来快了一倍”。截至目前,该站点已常态化保障18家用油单位生产需求,为区域小批量工业用油建立了更加灵活、高效、规范的服务链条。
与传统中心油库集中调度相比,“以站代库”模式具备“靠得近、反应快、成本低”等优势。为保障油品安全与服务合规,临汾石油在试点推进过程中明确四项标准——选点科学、资质审查、库存充足、管理闭环。每一处“微库点”均由具备专业运营能力的加油站转型,专人负责、定向供应、实时监控,有效避免“散油外流”和“违规配送”等问题发生。
在张马直销站运行成效的带动下,今年4月,临汾石油将在安泽县城西站正式启动“以站代库”运行,5月将在霍州中心站、翼城南唐站同步投入服务,6月前洪洞登临站也将全面启动,为本地数十家有稳定用油需求的厂矿企业提供靠近作业点的供油保障。通过分布式供油网络的搭建,临汾石油努力让合规柴油“送得进山、入得工地、进得现场”。
“我们不是简单地多卖一滴油,而是让每一滴油都更好地服务产业链。”临汾石油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以“高效务实”的姿态,持续打磨“以站代库”运行模型,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进一步探索供油精准投放、库存动态调节、数据平台支撑等管理机制,助力区域制造业、采矿业、基础设施工程在能源保障方面实现“降本提效”。
本报记者任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