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心灵的旅行,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与文明碰撞;旅行则是身体的阅读,让我们感受山川的壮美、历史的厚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三晋大地,藏着最生动的“文化读本”。登临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的千古绝唱有了地理坐标;泛舟汾河畔,“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回声仍在荡漾;伫立雁门关,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深远意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阅读与旅行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慢下来、静下来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山西省持续开展“行晋踏歌”“游山西·读历史”“跟着诗词游山西”等活动,推出“重走梁林路”“跟着悟空游山西”等特色文旅研学路线,形成“阅读+旅游”文化新符号,让书本中的经典在实景中鲜活起来。
当下,“阅读+旅游”已成为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也成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要让“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创意。比如,借助数字技术,让佛光寺里的唐代遗构、云冈石窟的石雕艺术、永乐宫的元壁画“走出来”“活起来”,与游客对话。又比如,依托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将小而美的阅读空间嵌入到沿线旅行途中,让阅读触角延伸到景区、民宿。
阅读与旅游的融合,正为我们开启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旅程。山西正以其“华夏文明摇篮”的底蕴与“表里山河”的壮阔,为“诗与远方”提供着独特的精神范本。
杨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