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鼓师郭强的“开水白菜”经

  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太原小店村真武庙会。
  “旌旗飘号角鸣山摇地动……”80多岁的王万梅老师又唱《兴兵》,台上精彩配合,台下掌声雷动。
  这是一次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舞台虽不算精致,主角却尽是“大腕”:武忠、闫慧贞、王万梅、吴爱卿等名家悉数登场,献上《闹宫》《教子》等折子戏以及流派经典唱段。
  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在这一场太原、晋中两地晋剧名家的联欢中,76岁的郭强老师在乐队里坐镇司鼓。

艺术没有捷径 必须脚踏实地

  郭强,1949年10月出生于山西平遥县仁庄村。12岁经叔叔名鼓师郭学友介绍,到阳泉市晋剧二团(平定县晋剧团)当了随团学员。在平定一待就是14年,他跟随叔叔学习打鼓、与赵学林老师学习拍铙钹,闲暇时还学会了打扬琴、拉小提琴。
  提起平定,郭老师微笑地说,当时就是一门心思学艺、演出。1974年,郭老师被调至晋中地区榆次市晋剧团,主要负责现代戏打扬琴、拉小提琴。1976年,再次被选调到晋中地区晋剧团。恢复古装戏后,因武场需要,他主要为许合智、王克勤两位老师做专职铙钹手。“那时是大铙钹,音效和现在大不相同,但是也考验手底下功力。”郭老师介绍。
  1988年左右,因许合智老师独立办团,王克勤老师退休,剧团安排郭老师接手司鼓。“当时压力挺大的,一下接好几本戏,我也为难了。没办法,咱得服从指挥。”郭老师道。
  工作期间,郭老师担任过乐队队长,并获评二级演奏员,参与音乐设计的剧目有:与郭志强老师合作的《女中孝》《状元打更》,与宋来祥老师合作的《诸葛亮吊孝》等等。
  2004年,郭老师光荣退休,但“职退艺不休”,还经常参加晋中晋剧界重要演出,为票友演唱演出司鼓,受邀到榆次区老年大学讲课,为方便教学还誊抄印制《打击乐基础教材》。
  他经常和朋友们讲,活到老学到老,一分辛苦一分才。舞台是客观的,你功夫到了,它会给正反馈;你想蒙混过关,它会让你出尽洋相。操习鼓艺是一趟“看着近、走着远”的行路,心里有数才能手中不慌,眼中有全局,台上才能更灵光。

既要有真功夫 更要有好悟性

  第一次与郭强老师认识,是在晋中迎宾广场晋剧票社。受许利生老师盛情相邀,我打了一段《三对面》。记忆中一个老爷子辅助我演出。后来,许老师告诉我,那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强老师。
  一次,我发现一段晋中老艺术家打《二通》的视频,郭强老师拍铙钹。他的铙钹手法讲究、节奏顺达,拍得轻巧、颇见功力。去年年底参加王万梅老师收徒仪式间隙,我抓住机会请教郭老师武场知识,他随和且耐心地一一作答,朴素得像邻家大叔。
  在王万梅老师收徒仪式后,郭老师伴奏《女中孝》的一段,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他平和大气、流畅舒展的司鼓风格。
  伴奏中,他紧贴演员唱腔,与琴师王刚柱默契配合,特别是在顿唱时没有硬刹猛收的突兀感。作为一段清唱,鼓师、琴师、演员“三教合一”,或轻或重,或收或放,唱得感人,打得得体,托得熨帖,把“晋中味道”和“程派风韵”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谈到唱腔伴奏技法时,郭老师表示,经常说“抽腔打挂”,其实是“凑”腔打挂,要时刻盯着演员气口,随着感情需要去控制司鼓分量,特别是不能去抢演员节奏,破坏戏曲音乐的美感。还有,司鼓要有“文场意识”,要掌握“快而不毛”“慢而不松”的原则,有附点要打出附点,不能出风头,乱垫楗子,多一楗子坏大事。
  郭老师谈道,那时一有空便跑太原,到陈晋元、刘柱两位老师那里,听老前辈探讨艺术,谈舞台伴奏经验和音乐设计等轶事。见高人才能长见识,觉悟了才能有进步。
  郭强老师,小名叫“顺儿”,业内一些人好多时候都直呼“顺老师”。我想,这多少与郭强老师打戏“顺手、顺耳、顺心”有关系吧。

纵有天大本事 也不能喊破天

  阳泉鼓师郭进普、太原鼓师武建斌和琴师陈仁寅、榆次名票许利生等人,他们只要提起郭强老师,便异口同声:艺术、人品没得说,最好的人。
  王万梅老师曾经这样评价,郭老师这个人很低调,无论打鼓还是当下手,都毫无怨言、毫不懈怠。有一段时间,我受邀演出,必须带上郭强和郭志强,前台演出有他俩在,我就很放心,演出也很舒心。
  有一次,我和郭老师聊起“如何认识票友”的问题。郭老师沉默了许久,不紧不慢地说:“任何艺术一开始都是玩儿,玩着玩着立了规矩,成了体系,才有了职业、专业之分。票友对晋剧的贡献很大,晋中就有很多称得上大师的票友,比如:韩子谦、张久钟等师傅,对晋剧乱弹、曲牌等了如指掌,高级玩意儿特别多。所以,不光不能轻视票友,还要鼓励和培养票友。”
  每次上门,郭老师总是热情地招呼我,话虽不多但句句暖心。这种“胸有大海,风平浪静”的淡然,这份“纯粹达观、不慕奢华”的朴素,总是让我心生敬畏,充满感动。
  在郭老师家里,我翻到一些照片,有与老中青艺术家的演出合影,有与平定学生和同行的聚会留念,有温馨家庭的美好岁月记忆。每一张照片,郭老师基本带着一丝微笑,风轻云淡间谈笑风生,从青涩到成熟,再到年轮渐深,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对艺术的敬畏和追求。
  网上有一些郭强老师伴奏片段,或是留一背影,或是一扫而过,没有“用力过猛”的窘态,没有“操之过急”的苛求。无论是大型舞台演出,还是和票友在一起,他总能保持平和心态和良好状态。
  《道德经》有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有一道名菜“开水白菜”,主料看上去就是白菜心,烹制却极其讲究。我想,郭强老师对晋剧司鼓艺术的用心和造诣,也如同这道“开水白菜”,需要人们静下来细品——表面不显山不露水,曲径通幽处却尽是奇峰秀水。

苏林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6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4期

  • 第2025-04-13期

  • 第2025-04-12期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9期

  • 第2025-04-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