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特别策划——打造书香山西 助力文化强省】河东书房·文脉馆——在品读中感知岁月温度

  • 管喻新书《马齿菜》见面会现场。郭正摄

  •   4月13日上午,河东书房·文脉馆内书香氤氲。由运城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管喻新书《马齿菜》见面会在此举行,数十位作家、读者与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在流淌着岁月温度的文字中,共同探寻文字背后的文化力量。
      活动现场,一摞摞素雅封面的《马齿菜》整齐陈列,封底魏碑双钩体的“我娘故事”四字古朴遒劲,与书中67篇散文的质朴笔调遥相呼应。这部30万字的著作将作者母亲李俊英跨越九十五载春秋的生命故事娓娓道来。
      当管喻谈及创作初衷时,这位《山西日报》曾经的高级记者,此刻言语间满溢赤子深情:“母亲就像马齿菜般坚韧,历经饥荒、战乱与时代变迁,始终恪守‘披好人皮’的信念。记录这些故事,不仅是为留住血脉里的家风,更是让一代母亲的精、气、神在文字中永生。”
      会场内,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与对话交流声此起彼伏。插图作者杨建斌看着书中《卖娃》的配画,回忆创作时的场景:“娘在织布机前熬红的双眼,偷苜蓿充饥时颤抖的双手……这些画面让‘吃苦耐劳、厚道善良’不再只是标签,而是有血有肉的岁月注脚。”他的感慨道出了在场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的共鸣。“书中‘浆线’‘绾扣’的生活细节,织就的何止是一位母亲的肖像?那是整整一代人在困顿中坚守美德的精神图腾。”一位资深媒体人深有同感地说。
      窗外树影摇曳,投射在作家张雅茜翻阅的书页上。她特别圈画出“借水”篇章:在物质匮乏年代,李俊英将自家水瓮里的甘泉分给断炊的邻里,这份能帮衬就帮衬的善意,让张雅茜看见“河东女性共有的温厚底色”。“作者用新闻人的真实与文学者的细腻,让织布声里的坚韧、谦让背后的豁达,在新时代语境中重新苏醒。”
      日过晌午,见面会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幕。管喻为读者签售时,总会在扉页郑重写下“传承”二字。当年轻读者捧着写满往事的书籍跨过青砖、走过院落,泛黄岁月里的母亲们,正以文字为舟,载着勤俭、仁善、坚韧的美德,驶向新的时光彼岸。

    郭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19期

    • 第2025-04-18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6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4期

    • 第2025-04-13期

    • 第2025-04-12期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