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作为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其发展对于稳定就业、促进创新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资金融通问题却常常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商业保理,作为供应链金融针对应收账款场景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渠道。
作为省内建筑行业龙头,山西建投集团于2019年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晋e融”,以服务集团的供应链金融为基础,专注为建筑行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近些年来,众多中小微企业通过“晋e融”,在我省率先开展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商业保理业务实践。
山西建投晋东南建筑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东南公司”)是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的骨干企业,长期为省内重点工程项目供应钢结构构件。去年,该公司承接了晋城市一水生态治理工程的钢结构供货任务,在项目前期需要垫付资金用于购置原材料和更新生产设备,同时还要满足供货进度要求,使公司面临较大的短期资金周转压力。
关键时刻,晋东南公司选择通过“晋e融”,向集团旗下专业保理机构晋建国际商业保理(珠海横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建保理”)发起融资申请。
在线提交供货合同、物流单据、验收证明等应收账款相关贸易背景资料后,晋建保理依托“晋e融”的大数据风控系统,迅速完成资料真实性核验与应收账款确权审核。从申请提交到资金到账,全流程线上操作仅耗时一天,晋东南公司便获得1000余万元融资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紧张问题。
像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山西久航贸易有限公司是省内一家专业从事建材供应的民营企业,过去两年,该公司通过“晋e融”平台,累计向晋建保理申请了50余笔、近1000万元的应收账款融资,有效解决了业务扩张中原材料和产能升级的资金需求。“方便、高效,为我们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渠道。”该公司负责人如此评价商业保理的应用。
高效融资的背后,是商业保理业务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
保理业务的核心逻辑在于企业将基于真实贸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从而提前获得流动资金。与传统银行贷款依赖抵押担保的模式不同,保理融资更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及买方信用资质。晋东南公司的下游客户为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付款能力稳定,因此保理公司能够快速评估风险并放款。晋建保理业务负责人指出:“我们通过数字化平台直接对接核心企业供应链,既能动态掌握交易数据,又能穿透式管理应收账款风险,这使得中小微供应商的融资门槛大幅降低。”
不难看出,保理业务的快速发展与数字技术的支持密不可分。
数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打通了保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以“晋e融”为例,该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贸易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确保交易数据不可篡改;人工智能算法则能实时评估买方信用风险,将传统需要数周的尽调流程压缩至数小时。
据了解,截至目前,“晋e融”已累计为产业链上下游10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保理融资,并实现了与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11家银行的系统直连。
近年来,随着国内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保理业务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数据,超六成资金流向制造业、建筑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尤其在基建、工程等应收账款周期较长的行业,保理业务已成为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压力的重要工具。
商业保理通过将“躺在账上”的应收账款转化为“握在手中”的流动资金,不仅可以助力企业跨越短期经营难关,更可助力企业在产业升级中抢得先机。随着保理业务在我省逐渐普及,更多产业链核心企业正在加入供应链金融生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之路或将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安晓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