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

【人与自然】水土保持碳汇是什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纳入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水土保持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
  水土保持碳汇是指在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后,产生碳汇的过程或能力。水土保持碳汇通过林草、工程和耕作等措施实现,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吸收、同化、矿化和利用空气中的CO2,形成植被碳汇和土壤碳汇实物,即增汇;二是通过拦蓄泥沙将碳固存在土壤中,即固碳;三是减少侵蚀土壤横向输移导致的碳流失,即减排。
  水土保持措施可通过植被光合作用直接从大气中吸收CO
2,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碳,并在坡面和沟道林草、梯田和淤地坝等措施作用下,减少土壤有机碳输移,调水保水保土固持有机碳,避免土壤有机碳矿化后以CO2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形成碳源,通过纵向和横向路径影响碳循环。

本报记者整理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21期

  • 第2025-04-20期

  • 第2025-04-19期

  • 第2025-04-18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6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4期

  • 第2025-04-13期

  • 第2025-04-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