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习周刊·要论

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①

  

郭艳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对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学思用贯通,让思政“小课堂”活起来。思政教育要用“思想”撞击“思维”,激发“思考”,进而促进形成属于青年学生自己的“思想”,自觉将自己的未来融入国家民族的发展。“小课堂”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系统性传授思政理论知识,“大课堂”则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历史文化、社会热点等。将二者有效融合,能把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现实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鲜活,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要优化教学内容,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更好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要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融入社会热点、时事新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抽象的理论,增强思政课的解释力、感染力。充分利用多媒体、在线教学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新活力。
  知信行统一,让社会“大课堂”动起来。思政教育不能仅停留于书本上,更应在广阔天地间汲取营养。无论是勇于创新的行业先锋,还是无私奉献的道德楷模,都是内核强大的育人力量;从陈列历史的遗迹遗址,到收藏文物的展馆宝库,再到展现前沿技术的科技场所,都是广阔丰富的育人空间。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优势,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多方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实现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并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
  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凝聚起更大育人合力。一方面,当代青年学生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能教育引导学生在生产一线、在实践生活、在田间地头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伟力,引导学生深刻思考个人与国家、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加深他们的家国情怀、青春责任、使命担当。另一方面,“小课堂”和“大课堂”有效融合,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每一门课程当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引领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并深刻认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统一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有温度的思政教育,不仅传递知识,更传递梦想和力量。我们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探索更多“小课堂”与“大课堂”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21期

  • 第2025-04-20期

  • 第2025-04-19期

  • 第2025-04-18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6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4期

  • 第2025-04-13期

  • 第2025-04-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