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浪潮中,一系列关于能源高效利用的深刻变革正在各行各业蓬勃展开。企业作为能源生产与消耗的重要主体,正积极探索节能减排、余热回收利用等创新路径,成为这场变革的重要践行者。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潞安化工太原化工新材料公司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其蒸汽冷凝液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一期日前正式并网运行,成为落实“双碳”行动、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坚持问题导向,把余热“吃干榨净”
4月23日,在太化新材料公司己二酸装置成品区,记者看到厂房内的叉车来回有序地进行着产品运转,印有“精己二酸”字样的一吨装白色包装袋一个个整齐地码放在一辆辆运输板车上,即将运往全国各地。一季度,公司实物总产量同比增加3.49%,创下同期一季度最好水平,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2024年,产量创新高以来,太化新材料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价值创造,优化技改消缺,以提质增效助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一年来,公司通过节能降耗改造,能源利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完成了水平衡测试工作,绘制了全公司水效平衡图,荣获“山西省节水型企业”称号,并通过了中煤协管理体系认证。
其中,改造后的环己醇酮C线实现满负荷运行,原料消耗和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产品产量有效提升。吨环己酮苯消耗降低0.1吨;蒸汽消耗降低0.5吨;氢气消耗降低50立方米……这些都是该公司坚守环保底线,推动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真实写照。
以创新驱动促发展,公司紧跟行业前沿,不断提高谋项目、抓项目的意识和能力,持续深挖内潜、提升质效,通过科学立标、对标找差、对标验证,开展系统技术改造,提高锅炉热效率和运行指标稳定性,提升废气、废渣利用价值,减少处置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在该公司日常生产过程中,每小时产生的约600吨的冷凝液会送到闪蒸罐进行闪蒸,然后进入冷凝液回收装置循环再利用。而在闪蒸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约0.4兆帕、温度达142度的大量蒸汽,则被直接排放,不能被有效利用。
面对这一问题,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前期广泛调研市场进行性能比对,经过综合研判,决定采用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的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机组系统作为余热发电设备。并对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应用领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专门技术比较,招标引进了在国内钢铁、石化、煤化工等行业经常应用的凝汽式汽轮机为原动机的低温余热发电设备,把排出的蒸汽冷凝液全部重新送回园区水系统管网中回收利用,用于充分回收园区内冷凝液闪蒸汽的发电。
此举可真正将闪蒸汽“吃干榨净”,做到综合利用、一举两得,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每天能降低外购电成本约2万元”
余热发电是一种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发电的技术,它能够将原本未被利用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又减少了碳排放,还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符合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4月15日,太化新材料公司合成氨车间余热发电机房,安全员武楷淳正在对余热发电机组进行蒸汽量、各类仪表数据和设备运行情况等日常巡检,并随时与中控室值班人员核对现场数据的准确性。
车间里最显眼的巨大半圆绿色装置,是3.3兆瓦超低压凝汽式汽轮机组和其辅机系统,主要用于收集生产区冷凝液。这台装置通过闪蒸器闪蒸出来的饱和蒸汽驱动汽轮机做功运转,进而带动3.5兆瓦超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机组开始发电。
今年4月初,经国网太原供电公司现场验收,太化新材料公司蒸汽冷凝液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一期正式并网运行,标志着该企业在推动余热回收发电、节能降碳方面取得了实践证明,园区蒸汽冷凝液余热得以高效综合利用,在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等方面成效明显,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赋予新动能、新活力,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循环发展目标,也更加坚定了企业聚焦绿色低碳求突破、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底色的信心。
“目前,项目运行一切正常,平均每小时发电量可达1.7兆瓦,每日发电约4万度。利用收集的冷凝液闪蒸汽进行发电,每天能降低外购电成本约2万元。”武楷淳告诉记者。
把绿色低碳要求融入企业发展全局
太化新材料公司余热发电项目通过新增1套3.5兆瓦超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机组,用冷凝液闪蒸器产生的饱和蒸汽驱动汽轮机运转,做功的汽轮机直接拖动高压发电机进行发电,发出的电能通过高压开关柜并入园区电网系统供公司生产使用,不仅实现了超低品位蒸汽利用,而且达到了节能减排、余热利用的效果,符合国家综合利用的能源政策,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在太化新材料公司生产现场,记者看到,作为余热发电二期项目,功率更大的10兆瓦背压汽轮机发电机组已经安装就位,待经过调试、验收、试运行后将并网发电供园区生产使用。该项目既能有效利用蒸汽热能做功发电,又实现了蒸汽管网的梯级平衡,对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用电成本意义重大。
车间主任助理赵建安说:“下一步,我们将对已经建成的双氧水汽改电项目进行调试验收后并网发电,该项目是利用外引蒸汽进行做功发电供锅炉使用,并将做功后降为3.8兆帕的蒸汽进入园区管网生产使用,具有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和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等效果。”
未来,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太化新材料公司还将进行一系列创新改造,把绿色低碳的要求融入企业发展全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绿色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落实碳达峰山西行动,严格实施潞安化工集团2024—2025年能耗双控行动规划,不断提升生产工艺基础管理水平,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争创行业水效‘领跑者’,抢占绿色发展先机,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太化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源说。
本报记者晋帅妮 本报通讯员郭丁丁 高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