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占富)一块块分散的农田,变成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沃野良田。4月25日,记者从朔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市紧盯“好田产好粮”,致力“好法造好地”,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5.84万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夯实了根基。
2019年以来,朔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期,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40个,建成面积109.93万亩。截至2024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占到基本农田的38.51%,耕地质量等级提高0.5左右,亩均节本增效200元左右,平川区道路通达率100%,丘陵山区道路通达率90%,机械化作业能力显著提高。
抓住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首要任务,该市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基本标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持续把具备条件的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今年,重点推动朔城区、山阴县、应县和怀仁市4个产粮大县(市、区)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债项目,年内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5万亩以上。同步推广“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大适宜作物、品种的引进推广,探索“盐碱地改造+”模式,提高盐碱地综合利用率。
同时,该市加强耕地保护,坚决做到良田粮用,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逐步推进配方肥替代习惯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进农药化肥减量使用,筑牢增产根基,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同时,加强高标准农田健全管护,保障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持续发挥效益,成为农民愿意种的“稳产田”“高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