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能源

华新燃气集团锚定能源革命新坐标、勇担保供转型新使命——

【能源革命观察】全产业链发力 奏响能源革命“奋进曲”

  • 华新燃气集团蓝焰煤层气公司郑庄区块施工现场。

  • 华新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在阳城一陶瓷企业检查燃气安全使用情况。

  • 华新燃气集团山西天然气公司管道敷设现场。

  •   立夏时节,黄河之畔,机械轰鸣与奔腾的浪涛声声交织。在吉县—延长输气管道项目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刘东兵带领的施工团队正以昂扬斗志与精湛技术,向“穿黄”挑战发起冲锋。这是华新燃气集团全产业链发力、奏响能源革命“奋进曲”的典型场景。
      作为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主体企业,从2020年成立以来,华新燃气集团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大局为使命,按照“产好煤成(层)气、织好一张网、布好一盘棋”产业发展思路,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全产业链发力助力能源革命。截至2024年底,集团煤成(层)气产量实现55亿立方米;长输管网建设里程达到近6700公里;销气量达到320余亿立方米,为国家能源安全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五一”前后,记者走进华新燃气集团,就企业践行推进能源革命使命进行了深入采访。

    “上游”为基
    持续加大煤成(层)气增储上产

      4月30日,在晋城沁水潘一、潘二、郑庄、里必等区块项目现场,15台钻机马力全开、轰鸣不息,两套压裂设备高效运转、火力大开,各类设备协同作业,正合力鸣奏项目建设的“奋进曲”。
      “推动增储上产、增强资源保障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为加快产能建设,我们目前在晋城等成熟区块加快加密井项目建设、投运工作,推动老区稳产增产;在勘探区块,充分利用‘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成果,推动新区规模化开发。”蓝焰控股副总经理,蓝焰煤层气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宇红介绍道。
      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部署,华新燃气集团持续加快“增储上产”步伐,着力开展技术创新、精细化生产管理及新井项目建设。集团旗下蓝焰控股作为其核心的煤成(层)气生产企业,重组4年来,累计完成钻井353口,投运300余口,实现产能的持续提升;不断强化煤矿区、资源区、合作区、采空区“四区”高效统筹联动,通过加强气井精细化生产管理、水平井排采管理、低产井技术改造,大幅提升气井运行率,实现了老井的稳产增产;大力优化生产运行系统,努力提升产销系统适配性,推动了产能的有效释放。
      结合产业发展现状,集团充分发挥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优势,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攻克技术难题。4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8亿元,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4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9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25项,授权专利200余项。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开发专项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创新采用穿采空区L型井、穿插式L型井、密切割压裂技术、大规模压裂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在中深部煤成(层)气开发、低产煤层气井增产、采空区及过采空区煤层气抽采等方面实现了阶段性突破,解决了井下瓦斯抽采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的问题,为我国煤炭矿区瓦斯综合治理、保证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等,不断探索出新的有益途径。
      2020年到2024年底,华新燃气集团煤成(层)气产量共计增长4.9亿立方米,进一步夯实了能源保障基础,有效助力我省由气源输入地变为气源输出地。

    “中游”为要
    打造全国输气管网重要枢纽

      在大宁—永和燃气管线割麦首站扩容工程的施工现场,试压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作人员严格把控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的稳压时间,确保气质处理设备进行扩容和优化改造项目万无一失。
      燃气管网连接产销两端,处于能源供应的中心环节。国新股份董事会秘书张帆介绍,华新燃气集团旗下国新股份不断优化管网布局,推动管网互联互通,着重加强煤成(层)气产区连接线建设,打通与国家干线上下载通道,全力打造全国输气管网重要枢纽。4年来,围绕煤成(层)气内输外联,重点实施吉县—延长省际干线互联互通、永和—隰县区块连接线等10项工程,构建形成了“三纵十二横”的管网格局以及“自产气、省内煤层气、过境天然气、周边省份气源、海气互为补充”的供应格局。
      目前,华新燃气集团管网已覆盖山西省11市、100余个县(市、区)和部分重点乡镇,日均分输量超2300万立方米,最高日分输量超4000万立方米,年输气量约占全省天然气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初步打造成以太原为核、以6.3兆帕干线为圈、以各区域管网为环的“一核一圈多环”管网格局,构建起“管网互联互通、地市多路畅通、县域基本覆盖、运行高效有序”的管网体系,输气能力超300亿立方米。管网密度和覆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灵活调配、供给稳定,形成衔接上下游、连通省内外的区域管网枢纽,有力助推山西省能源结构转型、“双碳”目标实现。
      管网调度方面,在“多供一方气、多暖一家人”的理念下,华新燃气集团坚持“统一调度、分区控制,区域平衡、灵活调配”,利用信息化、数智化手段,科学预测运行趋势,合理制定管网调度方案,确保资源供应与管输能力相匹配,保障全省资源有序调度。为充分保障高峰期用气需求,进入冬供的华新燃气管网管存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日均管存量达3000万立方米以上。其中,输气峰值达到近4000万立方米。

    “下游”为重
    统筹推进燃气利用“四大工程”

      在阳城县工业园区山西时代陶瓷公司瓷砖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赶工,天然气管道在窑侧嘶嘶作响,一块块优质瓷砖在经过高温的烧制后从生产线推送下来。
      近年来,立足资源优势,华新燃气集团统筹推进城乡居民燃气推广、工业燃料替代、交通燃料升级、公商燃气拓展“四大工程”,积极培育多元消费主体,逐步提高燃气在一次能源的消费占比,努力追赶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至2024年,累计供应城镇燃气用户212亿立方米,累计供应电厂和液化工厂近86亿立方米,累计供应直供工业用户近8亿立方米,终端利用水平和规模不断提升,年输销气量突破8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推动全省用气总量突破110亿立方米。
      民生保供方面,严格按照已签订的民生用气合同足量供应,坚决守住不发生民生用气短供、断供现象的红线。落实国家相关要求,每年10月底各液化工厂储气量均达到80%以上,与全省9个市签署储气保供协议,确保完成全省地方政府储气要求。其中2024年完成自有储气9000余万立方米和省外租赁储气1.4亿立方米,进一步提升全省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
      在储气调峰方面,华新燃气集团着力提高储气能力建设,4年共投资储气调峰类工程建设及改造项目32个,完成投资5亿余元。
      同时,华新燃气集团努力强化下游城镇综合利用项目建设,4年累计投资项目280余个,完成投资近22亿元。其中,重点完成了430余公里城镇燃气老旧管网及配套设施改造,此举对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强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确保城镇燃气安全及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华新燃气集团还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在全国畜牧业大县—应县建成了全国首个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当地畜禽粪污在该项目实现了生物质气工业直供、沼渣牧场垫料利用、沼液还田灌溉、二氧化碳微藻培育的碳减排到碳中和的全循环利用路径。在华新燃气集团长治西万户分输站,“浅层地温能+光伏”多能互补复合供能实验项目为自有输气场站带来了非化石性终极能源,在达到近乎零碳的基础上,带来了良好供热及供冷体验,并实现长期经济效益。
      华新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军表示,践行能源革命战略要求,华新燃气集团将始终扛牢国企责任,系统谋划、全面发力,奋力推动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本报记者姚毅 本报通讯员武小渝 任艳峰
    本栏图片:本报记者姚毅摄

    记者手记

      在能源革命的时代浪潮中,华新燃气集团以全产业链协同发力的姿态,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力量。
      上游“增储上产”,凭借科技创新与精细化管理,打破技术壁垒,实现煤成(层)气产量稳步增长,为能源供应筑牢根基;中游优化管网布局,打造全国输气管网重要枢纽,让能源输送畅通无阻,有力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下游推进燃气利用“四大工程”,兼顾民生保供与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在低碳发展道路上探索出新路径。
      华新燃气集团的实践彰显了国有企业在能源领域的责任担当。其通过全产业链的系统布局与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自身竞争力,更在能源保供、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启示更多能源企业,唯有立足创新、协同发展,方能在能源革命的征程中勇立潮头,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07期

    • 第2025-05-06期

    • 第2025-05-05期

    • 第2025-05-04期

    • 第2025-05-03期

    • 第2025-05-02期

    • 第2025-05-01期

    • 第2025-04-30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