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期聚焦万里茶道

山西日报集中采访圆桌会:文化优势如何转化为产业胜势

  

编者按
  万里茶道,古韵悠长。它犹如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辉煌的商贸记忆。由本报发起的“文化优势向产业胜势转化”——万里茶道主题座谈会日前在山西省厦门商会“万里茶道”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万里茶道研究机构、晋商遗存景区、非遗保护促进机构、知名茶产业品牌、茶道途经国商会、影视机构等行业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激活历史文化资源、培育产业融合新动能介绍经验、探讨思路、建言献策。
  对话“万里茶道”,不仅是为了追溯历史,更是为了挖掘其在当代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报现将座谈会嘉宾发言摘要刊发,期待这些精彩观点能进一步引发社会各界对“万里茶道”的关注与思考,激发更多力量参与到这一文化与产业共舞的进程中来,携手为构建“万里茶道+”产业生态贡献智慧与力量。

抓住申遗契机 推动产业创新
祁县晋商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商业史学会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田建

  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唯一与“一带一路”直接相关的跨国申遗项目,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且被列入多个国家规划。
  万里茶道是晋商精神的再现。它是晋商在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辟的以茶叶贸易为主的国际商道,是晋商创造的奇迹。晋商重义轻利的经商理念,以及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都在万里茶道的发展中得以体现。
  山西是晋商的大本营,是万里茶道的总部、贸易发源地与金融中心。在万里茶道申遗相关工作中,山西有23处遗产点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祁县晋商老街以“商人社区和机构遗产”入选国内22个优选点。此外,山西还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晋商大院等遗存,为申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为推动山西段申遗工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省级统筹,成立专门领导组和申遗办公室,加大支持力度;二是以祁县古城晋商老街为示范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和文物游径设计,加强境内重要遗产点规划与保护;三是建设专家智库,利用相关机构汇集资料,以民间文献和遗址共同支撑茶道整体,同时充实管理架构和人才队伍;四是制定地方性法规;五是常态化搭建国际国内万里茶道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多种方式营造申遗浓厚氛围。
  申遗成功是产业化延伸的前提,在申遗进程中,准确阐释遗产价值,能为各类文艺作品创作和民间非遗创作提供素材,推动万里茶道文化繁荣,促进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带动各遗产地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复兴及产业转化。

加强协作 确立文化产业新支点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理事长 李荣钢

  晋商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作为生活在这方土地的山西人、新晋商,在新时代应再次承担起历史责任,将万里茶道打造成文化产业的新支点。
  首先,山西应该熟悉掌握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全部内容。以申遗为契机,掌握宣传推广的主动权,承担起开拓者的历史责任和当代使命。
  其次,要明确万里茶道过去本就是产业之路,当代人应致力于将先人留下的商业之道和茶道文化融合成文化产业胜势。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挥出山西文化产业的强势作用。
  第三,政府部门应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和机构。与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上级部门,以及万里茶道申遗秘书处单位湖北省文旅厅、万里茶道中俄蒙文旅部长联席会议秘书处单位内蒙古文旅厅和沿线城市(市长)联席会议秘书处城市等密切合作,将振兴万里茶道文化产业的战略和实施行动计划纳入其工作内容。
  同时,梳理万里茶道沿线文化遗址。对会馆、客栈、戏台、关帝庙、商铺、镖局等建筑以及传奇人物、故事进行系统整理,学会讲故事,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素材。
  创办各类助力文化优势发挥的活动。举办中俄蒙万里茶道艺术大会、文化大讲堂、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开展汽车之旅、摩托车之旅、自行车之旅等赛事,以及组织媒体采风、研学、写生等文化之旅专线,开辟旅游新路线,打造文化产业新亮点。通过这些举措,让万里茶道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山西文化产业的新支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线路设计 塑造旅游品牌
太原中之信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吴德斌

  太原中之信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投身于“万里茶道山西段”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工作,致力于推动区域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公司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实地踩线活动,深入了解沿线旅游资源与实际情况。同时,公司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且系统的培训,尤其在历史文化层面的知识培训,力求让工作人员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准确的讲解与服务。
  作为公司负责人,在山西省厦门商会的帮助和指导下,我有幸与其他会员共同创办了山西万里茶道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并组织了“万里茶道”文史采风线路活动。在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宣传晋商精神、强化晋闽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为推动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目前,公司推出的“万里茶道”商务考察、文史采风等精品线路产品正在不断完善之中。这些线路产品对于外地企业家或游客入晋进行商务考察交流,深入感受山西的大美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为山西文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商会的另一会员单位,太原市中国旅行社推出的“复兴万里茶道共筑一带一路”线路,凭借其独特的创意与优质的服务,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旅行社协会履职担当优秀案例全国第三名,这不仅是对合作单位的肯定,也是对山西文旅企业打造万里茶道精品旅游线路工作的有力支持与鼓舞。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与万里茶道沿线地方政府的合作,不断优化旅游线路设计。推出更多特色线路,如万里茶道申遗探秘之旅、茶·晋商文化之旅、茶路生态之旅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公司将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舒适的旅游体验。通过不懈努力,将“万里茶道山西段”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品牌。

三链融合 重构茶产业生态
福建华祥苑茶业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总经理 李炯辉

  万里茶道作为曾连接欧亚大陆的茶叶贸易通道和文化纽带,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被赋予新内涵。福建华祥苑茶业有限公司作为当地茶产业龙头企业,以“复兴万里茶道”为战略支点,试图为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我们深知文化资源产业化转化的逻辑,所以将茶道文化元素解构为可感知、可体验、可传播的产业要素。在武夷山“三茶理念”诞生地打造“三茶体验馆”,构建“文化展示+制茶体验+消费场景”的沉浸式空间,让消费者参与制茶全流程,实现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的双向互动;在全国布局茶庄园,创新性地将“万里茶道”的驿站体系转化为现代庄园体系,每个庄园既是标准化生产基地,又是区域性文化传播中心,让每片茶叶自带文化IP属性;在产业标准方面,依托4300家终端门店构建的渠道网络,希望将万里茶道的历史经验转化为现代产业标准体系。
  我们在武汉设立的全国首个万里茶道体验馆,不仅是文化展示空间,更是标准输出平台,通过“五感审评系统”将传统技艺标准化,降低消费认知门槛,建立品质评判话语体系。巡回开展的“复兴万里茶道”主题展则是通过“文化故事+产品矩阵+品鉴系统”,推动形成中国茶的品质价值共识,破解茶叶市场“有品类无品牌”的困境。
  华祥苑的产业实践本质上是在重构茶产业生态系统,通过“文化链—创新链—价值链”的三链融合,打造出具有自生长能力的产业生态。
  目前,我们的探索实现了从历史记忆到生活方式、从产品制造到标准制定、从商品贸易到价值共鸣的突破,用产业化思维激活文化基因,用全球化视野重构茶道叙事,为中国茶业开辟新蓝海,希望为大家提供可复制的商业解决方案。

推动文旅融合 促进跨界合作
山西乔家大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伟

  万里茶道不仅是商贸通道,更是文化融合的纽带,其核心价值在于历史厚度、文化广度与精神高度。要以文化核心价值为基,提炼茶道沿线遗产点、历史人物、商帮精神等内容,将其转化为可传播的IP。现在,乔家大院文化园区(以下简称景区)以“乔致庸”形象打造小场景演艺,推出“全员NPC”项目,让游客“从看景到入景”。景区还将推出“茶道护照”“遗产打卡”等文旅产品,打造“文化+旅游+非遗”万里茶道全国联动旅游线路产品。
  推动文旅融合,构建“体验式”消费场景。未来在“万里茶道”赋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着力推进科技赋能、场景活化、产业延伸三大文旅融合路径,利用AR导览、全息投影等技术还原历史场景;结合万里茶道沿线民俗,开发茶艺表演、古驿道骑行、茶商角色扮演等互动项目;同时推动“茶旅+研学+康养”多元业态。
  延伸产业链,促进“跨界合作”。从产品创新、跨界联动、品牌输出考虑,开发万里茶道主题文创、高端定制茶品,例如“文旅汾酒”,瓶身融入11处景点,实现“酒旅融合”,此模式也可复制至茶产业。联合万里茶道沿线城市打造“茶道经济带”,依托遗产点,推出自驾游线路,串联多地景区联动发展。此外,也可借力电商与国际化平台,推动茶文化“出海”。
  深化区域协作,共建产业生态圈。“万里茶道”的复兴需打破地域壁垒,我们可以通过政策协同、资源整合、国际合作等形式,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利益共赢”的产业生态圈。例如统筹规划遗产保护、线路开发、营销推广,建立“万里茶道”大数据平台,举办跨国文化节、商贸展会等。

“横屏短剧”赋能 打造独特IP
青年导演 唐永康

  当前影视行业中,“竖屏短剧”因同质化陷入没落,而8—10分钟“横屏短剧”利用碎片化时间,重建沉浸感,逐渐成为新风口。各大平台及头部公司纷纷布局,预计下半年行业或将爆发。
  从文化创意与影视发展角度看,这将是文化赋能产业的一个良好契机。但要想抓住机遇,不能光有形式,内容非常重要。因此,打造可持续性IP对短剧制作意义重大。
  “万里茶道”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可持续挖掘的宝藏,可打造独特标识。并且对于短剧制作团队来讲,也需要做这样一个可持续的、连续的点来打造标识、吸引观众。
  一方面,可以提前设计好有文化内涵的生活场景,拍摄后让游客模拟剧情,实现双向引流,为游客提供新奇体验;另一方面,规避传统宣传片式剧情,使剧情商业化、娱乐化,以喜剧形式满足年轻人压力释放需求,同时融入历史文化吸引中老年人,借鉴服饰等文化外延,让观众成为“剧中人”,传承万里茶道文化。
  在短剧制作的过程中,还可利用明星效应,让更多明星下沉参与,吸引观众并形成轰动效应。我们作为山西最大民营电影企业之一,拥有专业化制作团队,相比主流平台和头部公司团队,具备高效率、机动性的优势。“横屏短剧”成本低、性价比高,更具市场竞争力。我们希望从“横屏短剧”起步,积累高质量作品,挖掘万里茶道文化内涵,打造专属IP。
  在实际操作中,可借鉴厦门泉州古建文化开发经验,提前植入品牌,巧妙结合拍摄场景与商业元素。
  我们将以“横屏短剧”为突破口,打造独特IP,挖掘文化体验,实现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影视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拓展国际合作 提升山西影响力
俄罗斯晋商总商会副会长 马中志

  万里茶道,首要定义应该是“商道”。万里茶道曾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大陆的重要经济通道,如今更多地承载了人类文化遗产价值。如果要讨论复兴“万里茶道”,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放下历史的包袱,紧紧把握新时代“脉搏”,充分利用现代化条件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推动万里茶道沿线商业与文化的交流,赋予这条商道新时代价值。
  利用数字及人工智能技术,如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开发数字博物馆、VR虚拟旅游,提供数字金融服务等,让万里茶道在互联网上“活起来”。
  作为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其文化旅游商业价值巨大。投资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线路,设计文创系列产品,开展跨境旅游服务贸易,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可带动沿线旅游产业的振兴。
  以文化作为产业,则要善于运用时下最活跃的文化手段和新媒体平台,打造好“万里茶道”这个大IP,开发手游、拍摄网剧、制作跨国合作的院线电影、扩大自媒体宣传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参与,才能有效推动这条历史悠久的商道复兴。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万里茶道是国际化贸易通道,文化影响力和市场潜力辐射沿线国家和地区,我们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举办国际性的“万里茶道”民俗文化节、艺术展演,建立博物馆互展等交流机制,提升山西在万里茶道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万里茶道”是一条充满魅力的文化之路,更是一条充满机遇的产业之路。俄罗斯晋商总商会愿携手大家,充分发挥“万里茶道”商业优势,挖掘“晋商精神”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产业胜势,为山西高质量发展和文化繁荣作贡献。

借助文化优势 构建“文旅+万业”生态
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副院长 乔南

  山西现存着大量与万里茶道相关的历史遗存,这些遗存不仅详细记录了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的辉煌贸易历程,更有力地彰显了我省作为万里茶道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地位。当下,如何将万里茶道所蕴含的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我省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万里茶道文化IP。文化IP兼具文化与市场价值,打造万里茶道文化IP需深度挖掘山西茶文化遗产内涵,借助现代科技等手段,形成良好文化生态。这不仅能还原历史,更对山西发展意义重大。
  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文旅+万业”模式。依托沿线文化遗产点,开发主题旅游线路,推出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茶文化综合体,形成全产业链消费场景,打造文化体验经济。
  强化产业升级,打造区域品牌。通过举办活动提升省内茶文化品牌知名度,借助估值体系增强竞争力,提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利用国际货运航班和中欧班列推动产品出口宣传。科技赋能传统工艺,确保非遗可持续发展。
  以申遗为契机,构建跨区域合作网络。中蒙俄联合申遗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沿线城市知名度,推动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衔接。与河北、内蒙古等协同陆路运输,与湖北依托长江经济带协同物流网络,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联动”格局。
  总之,把万里茶道的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需以“文化+产业+科技+国际合作”的思路为框架,通过遗产保护、品牌升级、跨域协作,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文字整理:张婷 安晓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11期

  • 第2025-05-10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5-07期

  • 第2025-05-06期

  • 第2025-05-05期

  • 第2025-05-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