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一场主题为“晋文采 赶大集”的文化盛宴,在太原焕发夺目光彩。2025山西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以下简称“文采会”),凭借创新模式成为山西文旅现象级事件。其成功不仅在于热闹的市集氛围,更在于开创了传统文化“活化”新路径——以现代消费场景为纽带,让非遗技艺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参与,让厚重历史通过可触摸、可体验、可带走的文创产品真正“走入”当代生活。
“文采会”最突出的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文化单向展示的局限,构建了一套沉浸式体验体系。“集市文牒”的巧妙设计将文化传播转化为互动游戏——看似寻常的打卡手册,实则是激发探索欲的文化密钥。当游客手持文牒穿梭展区,为集章而主动探寻每项非遗背后的故事时,文化传承已自然发生。这种参与式设计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知,每一枚印章都成为连接现代游客与传统技艺的情感纽带。通过游戏化机制,“文采会”让静态文化资源焕发动态生命力,实现了从“观看”到“参与”的传播范式升级。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文采会”展现了极具创意的内容运营智慧。线上直播突破了传统转播的局限,由文化达人与专业主播联袂打造沉浸式“文化导购”体验。当主播们娓娓道来绛州澄泥砚的千年工艺、平遥推光漆器的匠心传承时,屏幕前的观众收获的不仅是商品推介,更是一场生动的文化课堂。这种模式最精妙之处在于形成了实时互动的传播闭环——观众的热情反馈直接转化为线下消费行为,充分展现了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穿透力。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呈现,“文采会”成功打破了地域藩篱,让山西文化的影响力实现跨时空传播。
“文采会”通过非遗展示、文创销售、演艺观赏与美食体验的多维联动,成功构建了一个闭环的文化消费生态。在这里,平定砂锅从静态展品蜕变为生活器物,绛笔绛墨由文人雅物转型为日常文具,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了现代转化。活动精心设计的票券奖励机制,将文化体验自然导入消费场景,使“文化浸润”与“商业转化”形成有机统一。当沁源本草手工皂因其文化创意备受青睐,当吕梁碗团持续热销时,这些现象背后折射的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消费语境中获得的价值认同。
在更深层次上,“文采会”探索出了一条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双轨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既确保了文化的传承本真,又激活了产业的创新动能。传承人通过直面消费市场,获得技艺迭代的实时反馈;设计师则从传统工艺中提取文化基因进行当代转译,形成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这种动态转化过程使传统文化突破博物馆式的静态保存,转变为具有现代生命力的活态传承,拓展了传统“活”在当下的实现路径。
赤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