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数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展示了大同从“煤都”到“算力之城”的华丽转身。该基地利用大同的能源、气候与区位优势,采用全球领先的节能技术,全年平均能源使用效率,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数字经济赋能现代服务业。
秦淮数据算力中心技术员正在一起检修服务器。
4月26日,上饶市和瑞洲科技有限公司大同分公司的客服人员正在回应客户需求。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付出和努力。
4月26日,山西润迅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接受岗前培训。
京东集团华北(大同灵丘)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基地外景。
4月26日,大同人和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为员工举办生日会,以增强团队凝聚力。
4月26日,山西润迅科技有限公司吸引青年人前来应聘。
落户阳高县的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以“绿色零碳”为目标,经过4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已逐步成为大同市算力基础设施的“新地标”之一。
4月27日,位于大同市灵丘县的秦淮数据算力中心,运维人员正在对服务器设备进行升级调试。近年来,大同这座曾经以煤炭闻名的城市,紧紧抓住“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算力产业,实现了从“输煤炭、输电力”到“输算力、输服务”的华丽转身,产业形态“由瓦特变比特”,算力已成为新的核心生产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作为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大同以数字新引擎重塑产业基因,积极布局智能算力集群、建设绿色算力中心、夯实城市数字底座、打造数据产业服务基地,推动数据标注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自2018年秦淮数据集团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在灵丘县落地以来,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京东集团华北(大同灵丘)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基地、火山云太行算力中心等一批数据中心也先后落户大同。截至目前,大同已建成标准机架30.2万架、投运服务器68.2万台,年用电量突破43亿千瓦时,归集数据48.95亿条,赋能综治、文旅、养老、政务、城管、交通等多个领域。
大同市还积极探索以标注产业带动就业的发展路径。市域内建成10大职场,10个县区实现职场全覆盖,汇聚上海润迅、京东物流、京东科技、科大讯飞、抖音集团等59家企业,累计带动就业2.8万人。此外,建成数据科技职业学院,联动大同大学、大同师专等属地11所学校共建实训基地,每年至少定额培养3000名数据标注人才,形成“一站式”的产教融合就业模式。
本版文字:刘通
本版摄影:刘通 王中勋 宋佳烨 张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