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深度透视】从大山走向城市的就业样本

——石楼县打造“福海厨工”劳务品牌探析

  • 为了提升外出务工人员厨艺水平,石楼县经常举行各种培训活动。

  • 石楼县将100名村民送到山东省德州市,参加“中式烹调师”技能培训班。

  • 2024年金秋招聘月专场招聘暨在京务工人员慰问活动现场。

  • 石楼县2025年“春风行动”赴青岛市务工人员欢送仪式。

  • 为了进一步擦亮“福海厨工”劳务品牌,石楼县举办“福海厨工”劳务品牌青岛推介会暨创业就业先进典型表扬大会。

  •   

    阅读提示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岸边的石楼县,倾力打造“福海厨工”省级劳务品牌,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目前,石楼县“福海厨工”累计培训6200人次,稳定就业4500人,月平均工资5500元,其中青岛就业3500人以上,打造了黄河岸边的“青岛村”。同时,积极打造“石楼物业工”“石楼造林工”劳务品牌,直接或间接带动2.5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每年劳务收入达7.5亿元。
      石楼县“福海厨工”劳务品牌的悄然崛起,为解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政策引领 筑牢品牌根基

      外出务工一直是山区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多年前,石楼县的贺长福、郭石清等一批先行者,不甘于家乡落后的现状,毅然背井离乡,奔赴青岛。他们从最简陋的路边小吃摊起步,凭借着石楼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在青岛的餐饮市场中艰难求生,在不断摸索中,他们巧妙融合山西饮食特色与当地口味,逐渐积攒起不错的口碑和人气,生意越做越红火。
      致富后的贺长福、郭石清等石楼人,不忘家乡父老,主动带领家乡想要外出打工的兄弟姐妹共同加入,成立劳务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外出务工队伍,逐渐形成了“福海厨工”劳务品牌的雏形。
      石楼县曾是我省的深度贫困县,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相当繁重,如何让群众持续增收是当地政府的头等大事。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石楼县敏锐捕捉到外出务工人员中厨工占比较高这一特点。于是经过进一步的深入考察调研,决心将厨工打造成极具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为群众开拓致富道路、创造幸福生活。
      为此,石楼县委县政府精准出台一系列政策,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全方位为“福海厨工”品牌建设保驾护航。在推动品牌建设过程中,石楼县坚持高位推动,将做大“福海厨工”劳务品牌列为县委“4+2”工程的重要一环。建立“主要领导主推+分管领导主抓+部门协同主办”的三级责任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品牌建设领导小组。这一架构明确各方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石楼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鹏耀介绍,县里出台了《“福海厨工”培训就业六年行动计划》,全方位搭建起集政策鼎力支撑、技能精湛培训、就业精准帮扶、服务全程护航于一体的工作体系架构,为品牌发展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和目标。
      品牌建设初期,打开市场是关键。石楼县采用“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的运行模式,以青岛市场为撬点,借助“福海厨工”在青岛的资源和影响力,逐步拓展京、津、冀和陕西、内蒙古等市场,进而形成立足华北、覆盖全国的就业市场格局。
      如今,“福海厨工”活跃在全国各地餐饮企业,为石楼人深深镌刻下“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服务至上、质量第一”的闪亮印记,强有力地推动了以餐饮行业为核心的区域性行业集群蓬勃兴起,在人力资源市场稳稳树立起一块“金字招牌”。
      为进一步叫响“福海厨工”劳务品牌,石楼县全方位推进政策兜底保障,出台《关于进一步擦亮“福海厨工”特色劳务品牌的行动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性、规范化文件,涵盖技能培训、精准就业、服务保障、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为品牌发展提供坚实政策支撑。在技能培训方面,采取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等多种培训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和学员特点精准制定培训内容,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就业率和品牌影响力。
      从各地的成功实践来看,农村劳务品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政府在劳务品牌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地区,劳务品牌的发展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石楼县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整合资源,推动“福海厨工”劳务品牌从萌芽走向成熟,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技能提升 擦亮“厨工名片”

      当前的就业市场中,技能水平是决定劳动者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对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来说,提升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餐饮行业对厨师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烹饪技法,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食品安全意识等。然而,石楼县外出务工的厨工普遍学历偏低,技术大多源于经验积累,持有技能等级证书的人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市场扩展。
      石楼县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在提升厨工技能方面下足功夫,通过专业化培育、品牌化打造和体系化考核,全力打造市场认可的“厨工名片”。在专业化培育方面,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等方式,选定3所民办学校为“福海厨工”培训基地。这些培训基地涵盖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北京烤鸭师等丰富多样的培训专业,采用理论教学和实操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部培训费用由政府承担,让百姓毫无负担地学习技能,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曹家垣村的曹丽丽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早年,她在家务农,收入微薄。得知政府提供免费厨工培训后,她积极报名参加中式面点师培训。在培训基地,她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反复练习实操技巧。如今,她在青岛从事面点工作多年,带领全家在青岛发展,经济收入十分可观,每人每年有七八万元的收入。她感慨地说:“要是没有政府的免费培训,我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更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
      在提升厨工技能的同时,石楼县注重品牌化打造,探索建立标准体系,推进人人持证,明确持培训合格证、技能等级证、健康证“三证”上岗。组织培训机构赴青岛开展订单式培训,根据各地企业需求和市场标准,为就业人员提供针对性技能提升课程,并颁发技能等级证书,拓宽他们的发展空间。
      韩家山村的韩海峰刚到青岛时,只是一名普通厨房帮工,收入不高且晋升困难。参加订单式培训并获得“中式烹调师”技能等级证书后,他的专业技能得到认可,不仅薪资大幅提升,还晋升为厨师。他激动地说:“这个证书就是我的‘敲门砖’,让我有了更多机会,收入也越来越高。”
      为确保培训质量,石楼县建立了严格的体系化考核机制,对培训机构实行业绩考核,依据就业率核定培训资金。若培训机构年内两次培训合格率不达95%,将取消定点培训资格;就业不达比例的,也会核减培训资金。这一机制促使培训机构不断优化培训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学到真本领,为“福海厨工”品牌口碑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吕梁山护工”作为山西省知名劳务品牌,在护理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石楼县积极探索厨工与护工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通过整合两者资源,两个品牌联合开展培训,培养既具备烹饪技能又懂得基本护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市场对特殊餐饮服务的需求;在就业方面,他们共同开拓市场,为劳务人员提供更多样化的就业选择。
      同时,走出去的石楼儿女虽远在他乡,却始终不忘家乡发展,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为石楼县相关部门提供厨工人才需求信息,依托县里的各类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培训,不断为青岛等地输送合格的劳务人员,为老乡架起便捷就业桥梁。越来越多的石楼人实现了“在家出得去、在外站得住,前方能挣钱、后方有保障”,成为打造“福海厨工”劳务品牌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就业帮扶 搭建逐梦桥梁

      对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来说,找到一份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是他们外出务工的首要目标。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就业渠道等,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困难。石楼县为帮助“福海厨工”顺利就业,实现增收致富,通过织网络、搭平台、强激励等多种方式,为其搭建广阔的就业舞台。
      石楼县相关部门主动寻求与行业协会、用工单位合作,积极织密就业网络。目前,已与青岛市人社局签订就业战略框架协议,与青岛烹饪协会建立协作关系,还与北京、山东36家餐饮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定点培训学校也纷纷与北京今日东方集团、山西晋香贺家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签约,以就业为切入点,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为实现“福海厨工”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石楼县还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在北京、青岛等地召开“福海厨工”劳务品牌推介会,开展“春风行动”等80余场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同时,创新采用“岗位介绍+直播选岗”形式开展“福海厨工·直播带岗”活动,建立“福海厨工”线上对接市场平台。这些举措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让“福海厨工”能更便捷地找到心仪工作。
      刘保生来自石楼县辛关镇,通过“福海厨工·直播带岗”活动,他了解到青岛一所中学食堂招聘大厨的信息。经过面试,他成功入职,如今不仅在青岛成家,还购置了房产和汽车,生活幸福美满。他说:“以前找工作四处碰壁,现在有了这些就业平台,找工作变得轻松多了。”
      为激发“福海厨工”自主就业内驱力,石楼县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2025年1月,石楼县“福海厨工”劳务品牌青岛推介会暨创业就业先进典型表扬大会在青岛举办,现场对10名就业先进个人、10个创业先进典型、“福海厨工”品牌培育先进典型给予表扬奖励,奖励金额共计27万元。
      近三年来,石楼县累计发放稳岗补助4万余人次、4800余万元;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4.5万余人次、3600余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补贴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也激励着更多人积极外出就业、创业。昔日放羊娃闫交平,在青岛创业十几年,目前成为多家餐饮店的负责人。他说:“政府的激励政策让我更有动力去拼搏,也希望能带动更多家乡人一起致富。”
      如今,“福海厨工”已成为石楼县劳务输出的一张闪亮名片。经过多年培育和推广,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省内外餐饮行业树立良好口碑。许多知名餐饮企业纷纷与石楼县签订合作协议,主动招聘“福海厨工”。“福海厨工”不仅为石楼县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每年新增劳务收入超过3亿元,还产生广泛社会效益。厨工们在外地就业期间,展现出石楼人民诚信、勤劳、朴实的良好形象,极大地提升了石楼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是山西晋香贺家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600个,120人做到企业高管、42人晋升餐厅经理、年薪20万元以上,66人晋升为连锁店店长、年薪10万元以上。
      如今,石楼县主要面向学校、企业、医院等提供大型团餐服务,凭借着过硬的品质与口碑,赢得了客户们的广泛认可。青岛晋烹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贺长福信心满满地说:“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以后必须朝着精细化方向深度发力,持续打磨技术、提升菜品品质,将石楼‘福海厨工’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不仅如此,我们还计划与‘吕梁山护工’携手联动,探索厨工与护工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为家乡父老乡亲拓展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发展可能。”
      如何让“福海厨工”劳务品牌越叫越响,让更多的脱贫群众走出大山?石楼县委书记杜侯平表示,下一步,石楼县将继续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帮扶力度,坚定不移走“服务标准化、技艺精湛化、发展规模化”路子,持续擦亮“福海厨工”特色劳务品牌,让这把就业“金钥匙”开启更多人的幸福生活之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李全宏
    本版图片由本报通讯员摄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4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11期

    • 第2025-05-10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5-07期

    • 第2025-05-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