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7日清晨,记者在隰县下李乡长寿村看到,阵阵机器轰鸣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几台大型拖拉机在地里旋耕,油亮的泥土在阳光下翻涌。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林生对记者说:“通过‘查改治’,原本闲置和低价发包的土地得到重新流转,维护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合法权益。村集体每年增收的2万元,可以让村里干更多的公益事业了。”
针对某公职人员在长寿村违法占地案件暴露出的问题,隰县纪委监委解剖麻雀式分析,一体推进“查改治”,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第一时间督促涉案乡镇开展警示教育,举一反三,认真自查自纠,杜绝各村发生类似问题。在此基础上,督促乡政府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承包主体予以变更,由长寿村集体统一流转,承包给企业,并明确了承包年限,保证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长寿村120余亩土地重新流转后,由落地企业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每亩500元承包,可为16户群众每年创收6万余元;落地企业带动15户28人增加零工收益,每年可促使人均稳定增收4000元;对平整后新增的80亩土地收归村集体,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民王建红说:“我们村土地平整后,流转价格每亩400元提高到500元,村民还可以在企业务工,增加一份收入。”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来,隰县纪委监委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线索调度会,深入基层与群众座谈,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为“小切口”深化集中整治。截至目前,该县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线索10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9人,组织处理15人,移送检察机关3人,挽回经济损失330万余元;制发纪检监察建议12份,通报典型案例3期7起,推动职能部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95个,健全完善制度20个。
长寿村集体收入增加后,平整了田间道路,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纪检监察工作也受到村民、企业好评。(杜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