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召开,我省8名个人6个集体荣获表彰——

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 高思恩

  • 卫红宇

  • 胡发伟

  • 宋卫军

  • 南建英

  • 张喜伟

  • 马强

  • 霍娟

  • 省税务局非税收入处开展理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推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管服务优化。

  • 山西如常公司组织残疾人员工出游活动,领略晋祠古韵。

  • 农艺康疗锻炼心智障碍者协调、动态平衡能力。

  • 地厚建安集团捐赠500余万元用于“六助”行动。

  • 来自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2名运动员在第12届世界冬季特奥会雪鞋走项目上斩获1金2银1铜。

  • 大同市平城区残联在社区开展国际残疾人日宣传活动。

  •   在生命的征途中,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突破身体的桎梏,在岁月的淬炼中打磨出超越平凡的生命之光,用生命书写传奇。
      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中,山西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重要论述为指引,积极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召开,这不仅是对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的检阅,更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时代弘扬。
      时光的车轮从未停歇,残疾人自强和助残的事迹层出不穷。这些模范与先进,既是时代精神的践行者,更是新征程的领跑者。他们的故事,必将凝聚起三晋大地崇德向善、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全国自强模范
    高思恩:折翼天使跑出青春力量

      从火车站弃婴到全国青年楷模,从折翼女孩到时代新人代表,山西大学辅导员高思恩用三十载自强奔跑,在人生赛道上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奋进篇章。
      这名先天左臂残疾的“90后”,自幼与以收废品为生的奶奶相依为命。求学路上,她每天奔跑往返节省车费,意外成为田径场上的短跑冠军,以山西省唯一残疾运动员身份斩获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2013年考入山西大学后,她先后斩获27项国家级荣誉、15项省级荣誉,成为全国二青会开幕式主火炬手,用“青春速度”跑出励志人生。“跑起来,把爱传递下去”是她的信念。组建70人“时代新人跑团”,成立“思恩工作室”开展50余场公益演讲。作为高校辅导员,她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将时代新人引入课堂,培育实践基地辐射20余所院校,获评2025年度省级名师工作室。

    卫红宇:巧手编织小康梦

      卫红宇带领残疾群众用指尖技艺铺就致富路的奋斗故事,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这位自幼见证残疾人家庭艰辛的村主任,自2011年上任以来,以“不落一人”的信念,将扶贫移民搬迁村打造成助残扶困的示范高地。
      2012年,卫红宇联合62名妇女创办手工编织合作社,历经八年发展为占地4000平方米的“山阴县残疾人文创园”。通过创新苦豆豆香非遗技艺,开发的香囊等特色产品带动52名残疾人稳定就业。针对不同残疾类型,卫红宇团队推出“订单式”培训体系,155名残疾妇女通过居家就业实现增收。对于行动不便者,建立“送料上门+成品回收”服务链,确保残疾人“零成本创业”。新落成的文创园将整合种植、研学、康养等多元业态,致力打造残疾人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如今,这个充满麦草清香的园区,正托举起更多残疾人家庭的幸福梦想。

    胡发伟:身残志坚铸匠心

      山西孝义皮影非遗传承人胡发伟的人生,是一部用刻刀镌刻的逆袭史诗。16岁痛失左腿的窑洞少年,在七百个昼夜的煎熬中淬炼出钢铁意志。他独创的“三点支撑法”将身躯化作雕刻支架,上万张废皮料堆叠出震惊业界的0.08毫米超微刻刀技艺,方寸间可雕36缕青丝,《穆桂英挂帅》战袍上108片透光甲叶薄如蝉翼,让宋元皮影美学基因在现代苏醒。
      胡发伟还以科技创新为千年非遗插翅。他研发的AR皮影剧场在太原理工大学孵化出金奖项目;创建的“模块化雕刻教学体系”打破技艺壁垒,带领20余名残疾匠人打造出年销23国的文化IP。胡发伟用十年光阴建起占地800平方米的皮影培训基地,为百余名残障学员铺就“非遗脱贫”之路。从吕梁山坳到世界舞台,胡发伟以独腿丈量非遗传承的双轨之路——既让千年皮影焕发新生,更用滚烫匠心为残缺生命凿开光明。

    宋卫军:无翼亦高翔

      身患重度残疾的宋卫军用钢铁意志创造生命奇迹:40余年轮椅人生中创办5家企业、2所培训学校及托养机构,累计帮扶50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谱写出新时代自强脱贫的壮丽篇章。
      这位来自破产军工企业职工家庭的共产党员,3岁确诊全身肌肉萎缩,40多年靠轮椅生活、创业。他在2016年发起太原首个众筹火锅店项目,带动94名下岗人员再就业;2018年建成智慧云服务平台,整合医疗、康复等资源,为7145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培训残疾学员超3万人次,1500余人成功创业,形成“培训-孵化-就业”全链条助残体系。他常勉励残疾朋友:“我们是衔春的燕子,定要把希望播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如今,宋卫军仍每日坚守岗位13小时,用实际行动践行“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南建英:仁心巧手护童康

      深耕中医小儿推拿领域二十余载的南建英,以仁心巧手铸就医者丰碑。作为山西省首家医疗资质小儿推拿机构创始人,她独创“婴幼儿十大体质调理”体系,打造医教研一体化团队,日接诊量超300人次,累计治愈患儿数十万。面对“哑科”诊疗难题,她创新提出“手法得气”理念,将精深的中医理论与20年临床淬炼相融合,在轻柔推拿间化解儿童常见病与疑难杂症。
      这位自幼研习中医的医者,始终秉持公益情怀。多年来免费培训数百名残疾人掌握推拿技能,为贫困家庭提供爱心诊疗,用行动诠释“大医精诚”。如今她创办的培训学校已培养千余名专业人才,学员遍布全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强健体魄”的初心,正通过她的双手代代相传,为传统医学注入新时代活力。

    张喜伟:独臂撑起“自强天”

      身残志坚践初心,三十余载报桑梓。山西民营企业家张喜伟自1994年创办企业以来,累计投入超千万元实施“六个一”扶贫工程和“六送”帮扶活动,惠及困难群体万余人。面对癌症截肢的磨难,他始终以“助人自助”为信念,创新推出赊销农资、福利分红等七大举措,为脱贫户垫资300余万元化肥,向84户困难家庭提供无风险分红,为350余名特殊群体人员持续20年供应鲜奶鸡蛋。
      他建起62座大棚带动产业转型,打造绿色循环经济链,将奶牛粪便转化为万吨有机肥。抗癌斗士更化身精神导师,建立病友群分享抗癌经验,联合特教学校创立实训基地培养残障儿童生存技能。这位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西最美残疾人”等称号的独臂企业家,用自强之火点亮乡村振兴之路,持续书写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大爱担当。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马强:用心托举每一个梦想

      在太行山南麓的晋城市,康复医院院长马强用三十年光阴谱写着医者仁心的华章。他创新提出“三三三”发展目标,打造出康复、推拿、针灸三大特色专科,2016年,带领医院建成全省首家医养结合养老院,2019年创办山西首个残疾儿童特教幼儿园,2023年成功创建全省唯一二甲康复医院。
      这位“全国残疾人之家”的领航者,始终将民生责任扛在肩头。累计为1万余名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减免贫困患者费用超百万;设立30万元脑瘫儿童救助基金,创新开展“共享辅具”公益项目,为600多个家庭送去温暖。48名残疾人在他的支持下实现就业梦想,“四优先”人才培养机制让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如今,这座承载爱与希望的康复堡垒,正以“1237731”规划为蓝图,为更多特殊群体托起向阳而生的明天。

    霍娟:用爱点亮“星”光

      长治市潞州区启明星智障儿童托养中心院长霍娟用25年时光为折翼天使重燃希望。
      初为人母的她遭遇命运重击——9个月大的儿子确诊唐氏综合征。这位教师母亲擦干泪水,白天执教鞭,夜间当康复师,在帮助儿子进步的同时,萌生了创办特教机构的大爱之念。2000年,霍娟抵押家产创办长治首家智障儿童托养机构。面对重重困难,她带领团队创新“情景模拟+游戏介入”教学法,将生活技能分解成数百个训练步骤,让200余名特殊儿童学会认字、背诗、生活自理。如今,启明星中心配备多感官训练室等专业设施,康复有效率连续5年超92%,成为山西省民办特教典范。从教师到“星孩妈妈”,霍娟用母爱温度照亮特殊群体前路,带动全社会关注智障儿童康复事业。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非税收入处:
    护航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非税收入处聚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保金)征管服务,以法治筑基、创新赋能、数智提效,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省残保金收入达38.41亿元,同比增长14.41%,为残疾人生活改善提供坚实保障。该局首创残保金与所得税税费联动分析机制,2023年试点成果获全国推广,2024年通过建立专项台账化解风险,累计调减企业所得税6024.75万元,减免残保金4695.02万元,精准释放政策红利。出台《征管工作指引》提升规范化水平。深化“跨省通办”服务,实现就业年审数据与税务系统自动对接,企业申报“免填单、零跑腿”。依托税务大数据构建全流程风控体系,动态优化预警指标,近五年有效堵塞征管漏洞,筑牢“以数治费”防线。

    山西如常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科技助残新实践

      山西如常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自2020年成立以来,以“商业助力公益”为核心理念,通过“互联网+”模式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四年来,该企业累计为3258人次提供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全国调配能力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基地就业160人、灵活就业90人,促成300余个就业意向。
      企业创新研发“憧橙”智能康复平台,运用AI技术为2125人次提供个性化康复服务,并在多地建立覆盖寄宿、日间照料、居家托养的全方位托养体系,惠及330名重度残障人士。作为行业示范机构,山西如常连续三年向山西省福利基金会捐赠51.6万元,并通过跨区域经验共享助力全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企业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科技助残实践,为残疾人创造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与更有尊严的生活保障。

    乡宁县云丘山元谷希望农场:
    “手心翻转”打造助残新样本

      在山西省乡宁县云丘山脚下,一座希望农场正以“手心翻转”模式书写助残新篇章。该农场紧扣“技能赋能+就业扶持”核心,引进农技专家开展四季轮训,手把手教授有机种植全流程技术,帮助40余名残障学员实现从受助者向技术能手的蜕变。通过开发种苗分拣、产品包装等适配岗位,残疾人月均增收超1500元。
      农场同步构建“技能提升+岗位开发+社会融入”三维体系,八年累计与20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寒冬送暖”等公益活动,助力残疾人登上国际舞台分享生命故事。其创新实践被央视拍成纪录片《翻转的手心》,斩获11项国际大奖,形成可复制的助残样本。当前,农场正按照“十四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要求,深化助残服务体系建设,为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贡献基层智慧。

    山西地厚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十六载深耕助残事业传递大爱

      山西地厚建安集团有限公司16年如一日投身扶残助残事业,被授予“扶残助残爱心企业”称号。该企业将助残纳入发展战略,累计为2100余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帮扶、产业扶持,构建起涵盖就业安居、医疗康复、教育资助的全方位帮扶体系。
      企业创新实施“造血式”扶贫,通过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帮助残疾人发展产业,覆盖全县所有乡镇。2008年至今,持续开展“光明行动”“轮椅捐赠”等六大专项工程,累计捐赠轮椅1350辆,资助残疾大学生及困难家庭子女近千人次。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再次投入近20万元用于康复训练、医疗救助等定向帮扶。该集团表示,将持续创新助残机制,继续秉持初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残疾人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以教育为舟载梦远航

      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创办于1985年,作为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学校,近年通过创新实践打造出全国特殊教育改革样板。该校构建“医教康教”融合体系,开设特奥运动、星辰美育等17个特色班级,学生累计获得国际国内赛事奖牌700余枚,脑瘫学生强旭东更登上全球特奥领袖峰会展示中国武术风采。
      学校创新开展“牵蜗牛散步”等百余项社会融合活动,通过公益画展、媒体传播等方式打破社会偏见,获评山西省特殊教育融合教研优秀集体。教研团队承担2项国家级课题,编制特色课程评量手册,培育出省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14人次专业队伍。2025年该校推动杏花岭区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为全国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山西方案”。

    大同市平城区残联:
    织密助残服务网

      近年来,大同市平城区残疾人联合会深入践行“两个格外”要求,创新服务模式,织密保障网络,推动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效。该区构建“1+ 18+N”三级服务网络,为1.2万名持证残疾人建立动态服务机制。累计实施无障碍改造978户,提供居家托养服务1145人次,上门评残服务580余人次,精神残疾康复实现全覆盖,创新“互联网+”托养模式获中国残联肯定。
      民生保障持续加力,为1652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资助98名残疾学子完成高等教育,精准发放辅具524件。2024年首次将残疾儿童康复生活补贴纳入市级民生实事,有效减轻家庭负担。目前,平城区已形成政策保障有力、服务精准高效、社会广泛参与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格局,持续提升残疾人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山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8期

    • 第2025-05-17期

    • 第2025-05-16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4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11期

    • 第2025-05-10期

    • 第2025-05-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