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工作会议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严禁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近日,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印发。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的背景下,《条例》以更精细的条款和更严厉的追责机制,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从“过紧日子”到“习惯过紧日子”再到“带头过紧日子”,可以清晰看出,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不是一时之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贯的、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要求。
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新修订的《条例》明确要求党政机关坚持从严从简原则,带头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严禁以培训名义进行公款宴请、公款旅游活动”“严禁参与境外赌博”“领导干部不得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这些“严禁”“不得”的刚性约束,与时俱进、细之又细,为党政机关在经费管理、公务接待、会议活动等方面画出了底线、红线,释放出刀刃向内、动真碰硬的鲜明信号。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把过紧日子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既需要内在的自觉自律,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又需要制度的刚性,把过紧日子要求贯穿于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全过程各方面;同时还需要有效的监督,依规依纪依法的追责。近年来,我省定制度、严管理、硬约束,截至2024年,全省“三公”经费支出连续11年“只减不增”,年均降幅超过6%。去年,我省出台《关于坚持厉行节约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意见》,制定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精简各类活动等15条针对性措施。全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实效得到了有效提升。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要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花出好的效益。与“三公”经费预算“只减不增”相对应的是,近年来,我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2023年,全省民生支出500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8%;2024年,全省民生支出506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1%。今年,我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优先支持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关键领域。实践证明,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
“行百里者半九十。”“过紧日子”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一刻都不能放松,稍有松懈,那些“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中的歪风”就可能以隐形变异的方式反弹回潮。必须持之以恒,锱铢必较,以制度之力筑牢节约堤坝,涵养清风正气,涤荡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条例》修订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始终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让“勤俭办一切事业”成为共识和习惯。
陈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