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才聚红色沃土 勇担时代使命

——2025年全省第一期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侧记

  初夏的阳泉市,狮脑山上层峦叠翠,桃河两岸姹紫嫣红,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
  5月19日至23日,由省委组织部主办的2025年全省第一期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在阳泉市举行。50名2024年度三晋英才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负责人等高层次人才带着对国情省情的深刻思考,踏上了此次研修之旅。
  百团大战纪念馆(碑)、土壤健康徐明岗院士工作站、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5天时间里,专家们通过现场教学、实地考察、主题座谈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阳泉的历史脉络、科技创新、社会现状等,让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过程中彰显担当作为。

追寻红色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

  85年前,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正太战役”在此激烈打响,无数英勇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拼杀,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赞歌;78年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共产党在这片土地上创建了第一座人民城市。伴随着新中国铿锵前行的步伐,昔日的山沟小镇,如今已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5月19日,我省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的一行人来到了海拔1160米高的阳泉市狮脑山。
  这里是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
  经过一番攀爬,一座巍峨的纪念碑屹立眼前。“纪念碑高39.2米,形如一把锋利的三棱刺刀。”山西阳泉干部学院培训一部主任吕云峰的讲解声裹着松涛传来。
  当一行人走到一面一眼望不到头的黑色大理石英烈墙前时,所有人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放缓、停下。
  “英烈墙高3.2米、长227米,上面镌刻着4860位在百团大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姓名。”吕云峰说。大家缓缓走近,目光在那一排排密密麻麻却又排列有序的名字上扫过。
  过了许久,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李培荣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这些烈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钢铁防线。”
  没有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没有刻板生硬的说教灌输,随后的时间里,专家们参观了小河古村评梅故居、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等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例教学,让学员们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这次来阳泉,我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与不易。作为我省高层次人才,更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勇毅前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贾运红坚定地说。

学习氛围浓厚
学员徜徉其中

  研修过程中,学员们先后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人工智能科学范式》等专题课,集中观看了《百团大战》教学片。每一次教学活动,学员们都是全身心地投入。
  “在观看《百团大战》教学片时,当看到八路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战场,与战士们并肩作战。”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府有感而发。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专题课时,学员们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记录重点内容。课后,来自中北大学的张斌珍教授、穆继亮教授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吕书梅教授还自发组织了讨论小组,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将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张斌珍率先发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穆继亮接过话茬:“在科研方面,我们也要紧跟国家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吕书梅补充说:“我们要培养技能型人才,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
  课间休息时,学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将自己所学专长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展开讨论……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执行院长王培利兴奋地说:“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诊断、疾病预测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山西冠霖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怀军也积极参与讨论:“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实现通过对土壤、气候等数据的分析,精准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人才政策扩容升级
三晋人才勇担使命

  专家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组织专家开展国情研修,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制度性安排。省委组织部每年都会举办全省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示范班次,引导广大人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听党话、跟党走。
  开展本次研修,重在激励专家人才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服务国家、服务山西的生动实践中,彰显担当作为,实现人生价值。
  山西好焊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焊接高级技师张磊说:“我是一名‘85后’技师,通过此次研修,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要在高端装备制造、重大工程建设等关键领域,发挥技术优势,攻克更多焊接技术难题。”太原理工大学张建忠教授表示:“我们将自觉弘扬科学家精神,心怀使命、勇于创新,不断在服务国家、服务山西的道路上取得丰硕成果。”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立足省情、以用为本,加快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
  去年9月,我省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及13项配套政策,全面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近期,又制定出台《关于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人才融通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等6个文件,“1+N”人才政策体系不断扩容升级……这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人才新政,成为研修班学员讨论的焦点、热议的话题。
  “我是山西省柔性引进的人才,最新出台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到高等学校、公立医院、国有企业担任领导人员实施办法(试行)》,更加规范了引进方式、资格条件、工作流程、使用管理、服务保障等,政策清晰明了,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能够更加安心地为山西的医疗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柔性引进的人才王培利深有感触。
  大家一致表示,“1+N”人才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彰显了我省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必将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澎湃热情,吸引更多有志之士会聚三晋大地,共同书写山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要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23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1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9期

  • 第2025-05-18期

  • 第2025-05-17期

  • 第2025-05-16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