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大同市面向西南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高校开展公费师范毕业生招聘签约活动,众多符合条件的学生前来咨询人才政策。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晶表示:“作为在外工作的大同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当好家乡的宣传员,为大同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大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持续深耕在外人才资源“富矿”,通过多项举措加强与在外优秀人才的联系对接,实现家乡与人才的双向奔赴。自2023年以来,该部门通过单位推荐、干群引荐、个人自荐的方式,历经4轮征集,建成“1+6+N”在外人才数据库。其中1个总库共整合2825名人才基础信息,6个专项库则包含了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商会协会人才、海外及港澳台定居人才等不同方面英才,N个动态图表实时更新在外优秀人才数量、结构、分布等数据分析。
此外,该市建立长期联络机制,通过邀请人才回同考察、拜访人才等方式,鼓励在外优秀人才助力家乡发展。同时举办各类活动,增进与在外人才的情感交流。以“乡情、亲情、友情”为情感纽带,该市政协、市委统战部等部门在贵州、武汉调研时,与大同籍优秀人才座谈,宣传人才政策,介绍大同发展态势,鼓励在外人才返乡创业。
产业聚才,人才兴业。通过“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及“筑巢引凤聚才兴同”等招才引智活动,人才吸附力持续增强。2023年以来引进研究生980名,其中博士227名,占比23%,人才结构不断优化。2024年“大同人才周”系列活动聚焦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广邀在外优秀人才参加,累计3000余人次参加。大同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为建设‘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提供人才支撑。”
李强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