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头可断不可辱,此身可折不可弯。今日若跪豺狼殿,九泉怎对亡夫言……”6月30日,以抗日将领陈中柱事迹改编而成的淮剧《燃尽硝烟》,在他的故乡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首演。该剧以陈中柱遗孀向日军索还丈夫头颅为叙事切口,试图还原那段英勇悲壮的抗战历史。
1941年6月5日,日伪军分多路“扫荡”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其主要矛头指向陈中柱率领的第4纵队。由于敌人来势迅猛,第4纵队未能及时转移,遭到日军包围。作为第4纵队少将司令,陈中柱率部边打边退,损失惨重。退至兴化一带时被日伪军拦截。战斗中,陈中柱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陈中柱牺牲后,残暴的日军割走了他的头颅,交到泰州日军司令部邀功请赏。陈中柱夫人王志芳当时身怀六甲,听到丈夫罹难,强忍悲痛,在当地村民帮助下,日夜行船来到泰州城,只身前往日军司令部,要回丈夫头颅,使得丈夫得以全尸入殓。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陈中柱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追晋为中将军衔。1987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同年,盐城市人民政府将陈中柱烈士墓从泰州迁至盐城市烈士陵园。2014年9月,陈中柱名列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抛头颅、洒热血的陈中柱,被当地群众称誉为“断头将军”。为中国革命和抗战事业奔走呼号,他还是国共合作抗日主张的积极宣传者和践行者。
每年九月开学季,以陈中柱名字命名的草堰口中柱初级中学,会组织学生瞻仰矗立在教学楼前的陈中柱半身塑像,参观学校“陈中柱史料陈列室”。
在《燃尽硝烟》剧目的结尾,王志芳双手捧着装有丈夫头颅的陶罐,走出日本军营,走向日光明朗的远方,剧中人合唱:“愿以此身化长风,拂遍关山九万重。人间永存一粒火,燃尽硝烟星月明。”
“全剧深情刻画中华儿女‘宁可断颅,不折脊梁’的民族风骨。”建湖县淮剧团团长单文鉴介绍,建湖是淮剧发源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剧团以地方戏剧的方式,向公众呈现可亲可感的陈中柱人物形象,揭露战争的残酷本质,传递对和平的永恒祈愿。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