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长治总能捧出独属自己的清凉。当地人说,这份舒爽不只是市区近五成的绿化覆盖率,也不只是市郊4倍于西湖的城市湿地公园,我们还有更浸润人心的地方,那里同样绿意盎然,心湖一片。
给彷徨者指路、为失意人点灯,一项以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的志愿服务在长治已坚持多年。志愿者们用心用情用力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雨天的伞、拨开心头的云,搀扶蹒跚的步履、抚慰受伤的心灵,为这座城市燃起了最暖最亮的灯。
系统化常态化服务职工,拨开心中迷雾
“当我背井离乡,当我茕孑彷徨,当我蜀道孤征而前路方遥,迢迢远路中的倦旅、茫茫人海中的独泳季节,是你们拯救了我的忧伤。”日前,在长治市总工会职工健康关爱中心,一位培训机构从业者的分享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这份发自内心的感谢源于两个月前的一次心理辅导。在“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2025年长治市职工关爱服务月活动中,他刚从外省来长治寻找工作,茫然无措的他,向现场的心理辅导志愿者讲述了自己的波折与苦闷,“老师与我聊了两个多小时,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自洽这个词,后来老师还送给我一本书。”
在长治市总工会职工健康关爱中心,600平方米的面积,划分出人文心理服务区和智能心理服务区两大功能区,配备了动作稳定测试仪、注意力集中测试仪、冥想放松室等,提供包括科普讲座、心理团辅、减压游戏在内的各种服务。
装着细沙的蓝色沙盘,周围摆放着人物、动物、建筑、自然元素等微缩模型。借助这些载体,心理咨询师为长治市公安局潞东分局的民警构建出一幅生动的“奋斗画卷”。“参与沙盘活动时,从警生涯的荣光一一闪过,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位民警在完成沙盘创作后动情地分享。
以沉浸式体验激活内在力量为主导,长治市持续推出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志愿者辅导活动,律动心声·音乐疗愈工坊,提升了职工的心理调适能力;卡牌力量·职业能量探索课,疏解了医务工作者的困惑与压力,包括在色彩表达·幸福奋斗者工作坊、啡香时光·劳动者的心灵憩站等,700余人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常年系统化、常态化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截至今年6月,这支队伍先后服务500余家单位,覆盖近百家企业和社区,惠及3000余名生产劳动者。”长治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长期面向职工群众提供公益心理咨询、心理评估、个人优势测评、心理学读书会等服务,进一步夯实了建设健康长治的根基。
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覆盖,架起沟通桥梁
“也曾为你摘下月亮,捧在手中让你观赏,你看不见我那颗为你已操碎的心,孩子啊,为什么不打开心灵的窗”;“也曾成长路上蹒跚,如今你却失去笑容,你看不见我学海行舟重重风浪,妈妈啊,为什么不打开心灵的窗”。
这是一段歌曲对唱,也是一个事关未成年人成长教育的永恒话题。双方都在感慨,你若懂我,该有多好。如何把隔膜很深的两代人,变成心心相印的朋友?对此,长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多年潜心探索,创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温暖之声 润心前行”。
“谢谢你们,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进一步,现在我和孩子能相互理解了。”这是来自家长的感谢。事情要从一次家校共育讲座沙龙说起,针对家委会提出的建议,聚焦“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如何应对孩子的考试焦虑?”“孩子玩手机成瘾,家长应该怎么办?”等特定主题,多位心理咨询师、资深教师展开现场辅导。就在那时,这位母亲觉醒了自己无意识的过高期望和过度关注,志愿者引导她调整沟通方式:从“一定要考好”变为“尽力就好”,掌握帮助孩子放松的方法,并鼓励双方表达感受。
“其实也不必那么的高大上”,“温暖之声 润心前行”项目负责人李俊英说,就是让心如乱麻的父母知晓,娃的学习生活也有“一地鸡毛”,相互走近,相互理解,当然有时候这种走近和理解,也应用于学生和老师、学生和社会之间。
“这里是‘温暖之声’心理咨询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这个全部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常年免费为全市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从2015年起,每天开展中高考心理志愿专项服务,在中考前连续两周在电台播送有关学生考前心理和学习、家长有效心理陪伴的专项服务,连续九年为中高考考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志愿服务,服务学生和家长120万人次。
“从成立之初的400余人,发展到现在800余人,专职心理教师143人,骨干成员60余人,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网络化覆盖。”李俊英告诉记者,“温暖之声 润心前行”项目通过一个市级总站,四区八县12个分站,覆盖了全市689所中小学校,形成了到底到边的服务网络,受众群体从全市40多万名中小学生扩展到教师、家长等各类群体。
多维联动服务社会,共筑城市健康
在鳞次栉比的公寓楼里,人们可能不知道邻居的名字;在拥挤的人群中,许多人目光却始终盯着手机屏幕,从不交流。心理学定义这种“孤独中的人群”现象,恰恰是抑郁情绪的温床。
长治体育公园入口处,“城市驿站”的灯火在暮色中一片暖黄,一位快递小哥推门而入,径直走向免费饮水机,“能随时进来喝口热水,对我们来说太方便了。”这座1800平方米的三层空间内,有人利用免费充电设施为手机充电,有人在微波炉前加热自带的晚餐,有人凑在一起玩桌游;二层“上党书院”内,书页翻动的细微声响交织成宁静的旋律;三层体能训练区摆放着各种训练器械,年轻的身影在器械上挥洒汗水。
自2020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城市驿站”在长治主城区已建设了26座,围绕驿站的志愿服务者达到100多人。长治市文明办负责志愿服务的李影说:“用城市驿站创造一种人文关怀,让爱流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是我们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这是一项多元互动的志愿服务品牌,也成了一艘众人划桨开启的爱心大船。这个夏天,长治市妇联设立80个暖“新”角,配备暖“新”包,内置湿巾、花露水等日常防护用品,以及红糖、暖宫贴、碘伏棉签、藿香正气水等应急物资,组织志愿队伍根据使用频次及时补充。7月4日,长治市人民医院潞州分院心理门诊刚刚开诊。7月5日,“心灵有约·健康长治”心理健康科普系列活动又走进了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在线下,志愿者通过精心设计的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走进社区、学校、敬老院;在线上,通过电话、微信、QQ等开展一对一的抚慰。“文明长治”微信公众号还开设心理微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人终归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各层次参与、众要素融合、多维度联动、全方位实施,社会心理服务不断完善下的长治,正以人的健康创造着城市的健康,努力让城市有品质更有温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李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