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我在新闻现场】永济“小候鸟”,奔向父母怀抱

这场护送活动当地已坚持11年

  • 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有序乘车,前往父母打工的城市团聚。本报记者周明飞摄

  •   酷暑难耐,挡不住思念的脚步。7月2日,在永济北站,500多双稚嫩的眼眸里,闪烁着比夏日阳光更炽热的光芒——一群被称为“小候鸟”的孩子,正雀跃着踮脚眺望,等待那趟将载着他们奔向父母怀抱的北上列车。
      这些孩子的父母是永济餐饮十万大军中的成员,他们用扯面“扯”出了生计,让“永济牛肉饺子”香飘大江南北。可“永济面师”招牌在异乡闪亮的背后,是孩子们日复一日的思念,以及“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爸爸妈妈”的声声追问。
      既要让孩子们在暑假期间安全与父母团聚,又要保障在外创业人员的正常工作,在永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永济市人社局联合教育体育局、卫生健康局、餐饮协会等,共同筹办了这场已坚持11年的“爱在路上”护送活动。
      “来,戴好帽子排好队”“在这边集合”……当日下午3时,第一批去往北京方向的孩子陆续由家人送到永济北站集结点集合,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引导着。
      “信息牌戴在脖子上,千万别弄丢。”带队教师雷老师蹲下身,仔细清点着人数。医护人员站在队伍旁,给怕热的孩子贴上防暑贴,轻声嘱咐:“要是不舒服就告诉阿姨,药箱里什么都有。”
      集结完毕,“出发!”随着一声令下,队伍有序进站,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憧憬。“去了北京,爸爸就会带我去游乐场。”“我好久没见到妈妈了,好想她。”童言稚语中,满是对父母的思念和即将相见的期待。
      “来,拿上饺子。”进站前,永济市餐饮协会会长杨建平笑着把装有永济牛肉饺子的餐盒塞进孩子们的书包。他说,“这是象征团圆的永济地域美食,上车饺子下车面,希望孩子们顺顺利利到北京。”
      入站、安检、检票、上车。在列车上,7岁的樊晓晨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心早已飞到了父母身边。尽管列车时速已达250公里,他还是觉得太慢,每隔一会儿就会问老师还有多久能到。
      和樊晓晨一样,车厢里的孩子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期盼着团聚,有的翻着带给父母的礼物,有的用电话手表实时汇报着行程……
      列车满载思念,一路向北。因为爱与责任,距离不再是团聚的阻碍,暑假跨越千里的奔波,也成为他们童年最美的记忆。

    本报记者周明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 第2025-07-12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7期

    • 第2025-07-06期

    • 第2025-07-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