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刻认识抗日战争的伟大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于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期文萃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阐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贡献,深刻解读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抗日战争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
颜晓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颠扑不破的历史规律,道出了抗战必胜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昭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革命圣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党的领导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主心骨”,是中国式现代化巨轮行稳致远的“压舱石”。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许多重要关系、重要矛盾、重要事务,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铸就新的辉煌。
正义必胜,就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不可阻挡。德意日法西斯尽管在战争初期来势汹汹、不可一世,然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独立民主自由潮流不可阻挡的20 世纪,妄图实现法西斯主义暴力统治的一统天下,终将失败、必将灭亡。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光明终将战胜黑暗、进步终将战胜反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一项正义的事业、光明的事业、进步的事业,走在康庄大道上,必定会取得胜利。
和平必胜,就是能战方能止战的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不可违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追求和平的力量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军国主义势力的正义之战、和平之战、进步之战。能战方能止战,赢得和平必须赢得战争。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带着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欲达此目的,便须决一死战,便须准备着一切牺牲,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停止。”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各方力量携手前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同时,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塑造安全态势,遏控危机冲突,打赢局部战争。推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人民必胜,就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核心思想不可改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对于抗战能否胜利存在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这两种观点的错误根源在于,没有看到中国人民的力量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或者只看到战争中武器的因素,没有看到人的因素;或者没有看到全民动员、全民组织、全民参战不是一蹴而就的。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了抗日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强调“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指出“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依靠人民持久抗战的胜利,是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愚公移山”的胜利。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据《红旗文稿》2025年第11期)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
郝时远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个现实命题,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不渝为之奋斗的历史主题。1922年,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奋斗目标。确立这一奋斗目标,是基于近代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压迫、掠夺,处于国将不国的危亡境地而作出的民族革命政治宣示。
中国共产党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致力于中国的独立自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4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率先对日宣战,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以求中国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发出抗日救国宣示的政治力量,这一政治力量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事实上,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保卫革命根据地、保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艰苦卓绝斗争中,虽然刚刚赢得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但是国民党更大规模的“围剿”行动随即接踵而至。在政党、红军、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遭逢国民党“剿共”浪潮的重大危机中,中国共产党仍坚守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毅然决然地北上抗日救国,赋予了自身“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的责任担当。
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转战北上的艰苦斗争中,宣布改工农共和国为人民共和国,其目的“首先就是在更充分的表明苏维埃自己不但是代表工人农民的,而且是代表中华民族的”,发出了动员和激发中华民族抗日斗志的豪言壮语:“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同时,鉴于红军长征途经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验及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情的深刻认知,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没有在少数民族中,进行有系统的工作。把它和反帝工作联系起来。这一工作的薄弱与忽视,在目前是特别严重的,不可容许的。”由此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新局面。动员和团结中国各民族共同抗日,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危难中,从工农革命向民族革命的发展,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要求。没有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目标。因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彻底解放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最主要的任务。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践行这一“最主要的任务”,不仅要依靠工农,而且要动员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战,形成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展开了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斗争。这个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战线,即毛泽东强调指出的:“我们的统一战线是民族的,这就是说,包括全民族一切党派及一切阶级,只除开汉奸在外。”这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有汉、满、蒙、回、藏等各民族之参加;有工、农、兵、学、商各阶级之团结;有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抗日党派之合作;有国共两党及地方上的武力之共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历史创作”。可以说,这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遭逢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以来,举国动员、救亡图存、全民一致抵御外侮的第一次伟大实践,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展开的第一幅蓝图。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造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历史创作”,其根本在于深刻把握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在理论上历史性地科学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即“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万人口,组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包括汉、满、蒙、回、藏、苗、瑶、番、黎、夷等几十个民族”,进而提出“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的论断。同时,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守人民的立场,“中华民族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民族,尤其是占百分之九十的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民族”“中国这个国家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国家,尤其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的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国民性,中国人民的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付诸实践的思想指针。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等认知的实践,就是“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藏、苗、瑶、夷、番等)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在机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而“我们共产党人一向是呼吁加强团结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虽然在规模和军事装备上无法与国民党军队的精良武装相比,但是中国共产党植根于各族人民群众之中,以保卫祖国的民族大义动员和团结一切抗日救国的爱国力量,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融入了共产主义信仰,从而赢得了更为广阔的抗战空间。1937年,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国际主义者,他们主张世界大同运动;但同时又是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者,为了保卫祖国,愿意抵抗日本到最后一滴血。”正是这种“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激发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抗日斗志,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的历史地位。
1945年,在中国军民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即将迎来伟大胜利之际,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做好准备,由小麻雀变成大鹏鸟,一个翅膀扫遍全中国,让日本帝国主义滚蛋。”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征服中华民族、奴役中国人民的法西斯幻梦。同时,国民党也全面释放出由来已久的“反共”政策,企图以“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独裁攫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然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已经为历史所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团结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是赢得中国各族人民信任的政党,因此也必然成为一个主权独立、民族团结、人民安康的新中国的缔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光辉历程中始终不渝践行初心、履行使命的精辟概括。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不同历史阶段,虽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需要克服的困难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但中国共产党的所有努力,始终指向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民中国和建设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建设内容和实现程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阐释中华民族观,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日,赋予中华民族的人民主体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空前凝聚,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据2025年7月8日《中国民族报》)
让伟大抗战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陈玉祥
7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百团鏖战威名显,力破囚笼斗日顽。广大党员干部当循迹习近平总书记山西之行,将伟大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磅礴动力。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中流砥柱,把稳思想之舵。“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百团大战中,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信仰、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组织能力,引领着抗日军民勇往直前。面对日军的疯狂扫荡和残酷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凝聚起全民族团结抗战力量。正是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八路军将士们才能在枪林弹雨中毫不退缩,广大民众才能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坚不可摧的抗战堡垒。如今,身处和平年代,党员干部更应深刻领悟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中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让“思想之舵”永不偏航。
勇于攻坚克难,磨砺钢铁意志,挺起担当之姿。百团大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八路军在装备落后、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破袭正太铁路、攻打据点、伏击日军运输队……每一次战斗都充满了艰难险阻,但八路军将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也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从解决民生痛点到推进产业升级,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每一项任务都考验着担当与能力。党员干部要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砥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涉“深水区”。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在科技创新中,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破障;在社会治理中,主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依靠人民,厚植鱼水深情,汇聚奋进之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团大战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老百姓们送情报、抬担架、送物资,与八路军将士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群众这座坚实的靠山,八路军才能在艰苦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取得胜利。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急难愁盼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汇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重大决策和项目推进过程中,积极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其中,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凝心聚力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据2025年7月8日共产党员网)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岳艳青
伟大精神激发伟大力量,创造伟大时代。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88年前的7月7日,日军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妄图把中国变为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呐喊,随着电波传遍全国,激荡在每一位国人的心头。
以卢沟桥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日本军国主义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野蛮疯狂的掠夺破坏,给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带来了惨绝人寰的灾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精神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铭记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纪念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卢沟桥上的弹痕提醒我们,战争的硝烟虽然散去,但世界仍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才能安邦。时刻准备为正义而战、为和平而战、为人民而战的人民军队,必将牢记重托、不辱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战略支撑。(据2025年7月8日《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