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何伟志】
何伟志,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主编《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读本》《黑龙江历代方志集成》等,是国内有影响力的东北抗联史和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专家。
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缔造者、指挥者之一。在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疯狂侵略东北,中国人民面临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时刻,杨靖宇遵照中国共产党关于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指示,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建立、发展抗日武装,在白山黑水间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和彰显了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主要内涵的东北抗联精神,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忧国赤子心
风暴中洗礼战斗青春
1905年2月13日,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马锡龄家出生了一个男孩,家人给这个孩子起名为“顺清”。长大上私塾读书时先生给他起了个学名叫马尚德,表字为“骥生”,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才兼文武的杰出人才。马尚德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小时候特别喜欢听大人讲英雄豪杰舍生取义、杀富济贫的故事。通过阅读《说岳全传》,他把民族英雄岳飞的形象和“精忠报国”四个字刻在了自己的心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了。1920年,在确山高小读书的杨靖宇和同学经常到确山火车站和街市上检查日货。1923年暑期,杨靖宇高小毕业,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而后赴开封读书。在开封学习期间,杨靖宇经常与思想进步的教师接触,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习来自“五四运动”发源地北京的新理论和新思潮。在声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和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活动中,杨靖宇表现积极,作用突出。
1927年,确山县发生了一起农民给官府送粮而惨遭毒打的事件。上级指示杨靖宇、张家铎等人抓住有利时机,马上组织确山农民暴动。4月6日夜,攻城战斗打响,杨靖宇等指挥全县四五万武装农民向已被团团包围起来的县城开火。战斗中,杨靖宇身先士卒,带头冲杀,冒着枪林弹雨指挥农民军勇猛进攻。4月8日夜,在人山人海的暴动农民的攻打下,守城敌军怕全部被歼,趁夜在用土屯封的西城门挖开通道仓皇逃跑。暴动农民乘势截杀,毙敌200余人,随即攻进城内,反动县长王少渠被活捉。4月9日黎明时分,鲜艳的农民革命旗帜——农民协会犁头大旗,第一次飘扬在确山县城头。
1927年11月1日,杨靖宇参加领导了刘店武装暴动,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这是在党的“八七”会议之后,继湖南秋收暴动之后,于河南开展的一次重要革命活动。
受命赴东北
难忘的地下斗争岁月
1929年,受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指派,刚刚出狱的杨靖宇赴任抚顺特支书记。当时化名张贯一的杨靖宇,当上一名采煤工人,天天下矿井劳动,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山东张”,他成了矿坑里工人们的主心骨。之后,他开始重建抚顺特支的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抚顺的党团组织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起来。同时还建立了广泛联络群众的党团外围组织——“救济会”和“兄弟会”。
1929年8月中旬,日本资本家因“采炭所”机构膨胀,产量减少,金票毛荒,决定要裁减矿工。矿工若被裁减,就意味着他们失去维生活命之路,于是大家都来找杨靖宇让他拿主意想办法。他对矿工们说:“弟兄们,我们绝不能再这么忍气吞声了,不能让日本人骑在我们的头上”“大家要团结起来,相信自己的力量。”当日本资本家裁减工人的布告一贴出来,工人们又来找杨靖宇。杨靖宇看了大伙一眼,低声而有力地说:“我们准备罢工!”他把罢工的时间、步骤、纪律和具体分工都作了安排。罢工开始了,煤道上的车斗横躺竖卧,扳道工人把道岔子扳上了死线。矿工们在杨靖宇率领下,涌进日本资本家的炭矿办公处,提出召回被裁减工人、增加工资和不准加班加点的合理要求。斗争坚持到第四天,日本资本家害怕了,答应了工人们提出的条件。在杨靖宇的领导下,抚顺煤矿的工人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杨靖宇领导的8月煤矿工人罢工,以及纪念“八一”国际赤色日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活动,使日本统治者十分恐慌。在抚顺的日本警察署急于寻找这些活动的策划者、指使人。由于内奸的作用和叛徒的告密,从8月30日到9月5日,杨靖宇等10余名抚顺地下党和工会会员相继被日本警察署逮捕入狱。他在狱中挺住敌人酷刑的折磨,没有向敌人吐露半点党的秘密,其坚贞不屈的顽强精神令敌人为之咋舌。
1931年11月,被组织营救出狱的杨靖宇乘上了北行的列车,奔赴哈尔滨。他将要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去。来到哈尔滨,党组织想让他先休息一段时期,恢复体力后再从事工作。他坚决地说:“在监狱里,并没有累着我,只要我活着,就要斗争。”1932年初,他被任命为东北反日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委员,后为委员。1932年5月,杨靖宇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在哈尔滨从事地下工作期间,杨靖宇善于联系群众,对自己要求严格,简朴、很能吃苦。他经常穿一件又旧又破的灰布大褂,脚上的鞋子经常是“张嘴”的。他从不妄花一文钱,还经常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贴用到工作上,或帮助其他同志解决困难。
1932年2月初,日寇占领了哈尔滨,斗争更加艰苦而严峻了。杨靖宇有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他机敏、灵活地工作着。他乘坐电车总是事先把零钱备好,买票时不必说话,为的是防备密探从口音上察觉他。有一天,他约了一个同志在江边研究工作。这时,天空中一架日本飞机在盘旋,杨靖宇风趣而严肃地说:“日本帝国主义向我们示威了,但他们的日子是长不了的。”说完后他突然放声大笑,接着捡起一颗石子,向江心一个大冰块掷去。那个同志感到纳闷。过了一会,他解释说:“刚才发现一个人站在我们背后的江岸上,我们板着脸谈话会增加他的猜疑,只得用一声高笑,把他打发去。”
1932年夏天,哈尔滨遭受了空前的大水灾,无家可归的难民逃到市区中心。杨靖宇来到难民中间,在没有日本兵监视的地方,他挥动手臂,向难民们讲演:“同胞们,我们不能做无知的愚民,大家要想想,是谁不修江堤?不顾我们的死活?是谁在敲诈勒索!”他的话语打动人心,愤怒的火焰在难民的胸中燃烧起来。及至日本兵和特务赶来时,杨靖宇已经无影无踪了。第二天傍晚,他变成了一个小学教员的模样,拿着厚厚的一本书,坐在马家沟小花园花池旁的长凳上。宪兵来回在这里走动,但他的态度还是那样坦然、平静。一个夹小皮包的女人走到他跟前,谈了一会“家常”便分开了。晚上,难民区里又出现了传单,谁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只有敌人明白,它是从共产党员的手里撒出来的。日本的宪兵特务包围了难民区,但是什么也没有搜到。
1932年9月,杨靖宇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同年11月,杨靖宇受中共满洲省委派遣,到南满吉海铁路沿线巡视工作。这一天,杨靖宇在哈尔滨中山公园与省委派来的薛雯同志握手告别后,就登上了南行的列车,奔赴南满去了。
抗日鏖兵急
南满游击声威震敌胆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共满洲省委对磐石抗日斗争十分关心。1932年5月,这里正式成立了磐石游击队。受当时王明等人的关门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干扰,磐石游击队孤军奋战,腹背受敌,连吃败仗,人心涣散,处在覆亡的边缘。就是在如此紧急的关头,省委决定派杨靖宇到磐石巡视工作。
1932年12月,杨靖宇化装成商人经吉林市去磐石。几经波折,他在桦甸县的蜂蜜顶子找到了游击队。杨靖宇整顿磐石中心县委,改编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1933年1月,杨靖宇任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改名杨靖宇。这一年春天,他指挥南满游击队,在磐石连续冲破敌人四次大规模围剿,创建磐石游击根据地。
1933年6月,杨靖宇在中共满洲省委短暂学习工作后返回磐石,传达和落实党关于建立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政策。7月,杨靖宇联合南满抗日义勇军千余人,破坏敌吉海铁路及沿线兵营,进攻吉林七、八区。在桦甸八道河子,与抗日义勇军建立“反日联合军参谋部”,任政治委员长。9月18日这天,即九一八事变两周年纪念日,杨靖宇在磐石中心县委所在地——西玻璃河套主持召开会议,正式把南满游击队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任师长兼政治委员。10月27日,杨靖宇率独立师主力渡过辉发江,开辟江南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1934年2月21日,杨靖宇在临江县三岔子附近城墙砬子,联合各抗日义勇军,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被推选为总指挥。
1934年11月5日,杨靖宇在临江二道四岔主持召开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10月4日,在濛江那尔轰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一部会师。1936年2月27日,杨靖宇率部攻袭伪满军邵本良第七团团部驻地通化热水河子。4月5日,率部在辑安二道崴子,伏击伪奉天教导队骑兵团。6月末,主持召开中共南满第二次代表大会,贯彻《八一宣言》精神,改编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任军长兼政治委员。7月5日,召开东南满党和东北抗联第一、二军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决定一、二军合编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8月4日,杨靖宇率部在四道江附近,伏击伪满军邵本良部运送给养的车队。不久,于回头沟全歼伪满军邵本良部。这时,东北抗联第一军的力量已较为强大了,战斗中屡获胜利,军威远扬。对此,日寇大为震惊,把南满抗日游击地称为“癌肿地带”,作为“讨伐”重点。
转战长白山
顽强苦斗应对“大讨伐”
1938年9月,日伪当局经过充分准备,在东南满地区对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展开了秋冬季“大讨伐”。面对敌人的疯狂“大讨伐”,为保存实力,免遭重大损失,杨靖宇即决定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部直属部队撤离辑安老岭游击根据地,分批北上转移至濛江、金川、抚松、临江一带山区,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活动。
10月18日,杨靖宇率部刚从外岔沟出发,走入里岔沟不远时,上午8时左右,敌人在东南山上出现了。原来日伪军“讨伐队”十三个团上万人,在此设下包围阵形,杨靖宇所率400余人队伍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在陷入敌围,已不能转移的情况下,杨靖宇临危不惧,指挥部队抢占有利地势,与敌人展开战斗。午后3时刚过,敌人又开始大举进攻,并有飞机指挥调动兵力,战斗激烈异常。入夜,敌人在山脚各沟口筑起了无数露营火堆,把杨靖宇所部围在中间。午夜时分,突击队首先出发,其他部队一队接一队,根据原计划向西北方行进。次日凌晨,突击队神不知鬼不觉摸到守在西北山岗敌军牛天部队面前。突击队员用机枪打、用刺刀捅,经三次猛冲,终于扩大了突破口,杀出一条血路。紧接着,杨靖宇率司令部及一、三团部队一边打,一边往外冲,秩序井然地冲出了敌人包围圈。之后,部队爬过一个又陡又滑的大石砬子,经过一段急行军穿过一个长满野草、荆棘满地的沟膛,到达板石沟大岗安全地带。
1939年10月1日至5日,杨靖宇在桦甸县头道溜河口,主持召开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领导干部会议。决定采取保存实力、化整为零方针,实行分散活动。10月,杨靖宇领导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展开反对日伪当局部署的“吉林、通化、间岛三省联合大讨伐”斗争。11月至12月,杨靖宇率部在桦甸、濛江及临江与日伪军展开多次战斗。
浩气壮山河
铁血将军丹心照千古
1940年1月6日至8日,伪通化省警察本部长、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在濛江县公署专门召开了“讨伐”杨靖宇的讨论会,此后在濛江进一步加大“讨伐”杨靖宇的力度。1月上旬,杨靖宇决定,与第二方面军林宇诚参谋长所率部队分离,以缩小目标。1月11日,为使队伍免遭敌人歼击,杨靖宇再次决定分兵。杨靖宇一次次分兵,让其他指挥员率所属部队离开总司令部所在地方,其目的是让其他部队能够安全脱离敌人进攻的目标。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1月21日,一直跟随杨靖宇活动的警卫旅一团参谋丁守龙,在濛江县马架子被敌人俘虏并叛变,向敌人供述了各项重要军事秘密,逐渐把杨靖宇逼向绝境。2月1日,司令部特卫排排长张秀峰携带枪支、机密文件、大量现金向五斤顶子伪森林警察队投降,进一步暴露了第一路军总司令部行踪。敌人为了捉捕杨靖宇,又从桦甸、安图等地调来大批日伪军,协助驻在通化、濛江的“讨伐队”,采取所谓“狗蝇子战术”开展“讨伐”。2月7日,在沈家烧锅北方11公里处,又与程斌“讨伐队”相遇,等进入濛江泊子时,杨靖宇身边只有15名战士了。
2月15日,叛徒、“讨伐队”队长程斌和伪警察大队长崔胄峰、唐振东率队在搜索杨靖宇等人的行踪过程中,在五斤顶子北方一山坳雪地上发现了一道足迹。而后,敌“讨伐队”沿着雪地上的足迹急忙追去。下午3时许,600余名敌人终于在一山顶上追了上来,“讨伐队”伊藤警尉向杨靖宇高喊:“你跑不了啦,归顺吧!”杨靖宇佯称:“要归顺立即停止射击。我有话说,你一个人过来吧。”伊藤听罢,以为杨靖宇真有话说,便站了起来,就在这一瞬间,杨靖宇向其射击,伊藤“啊”的一声,接着“叭、叭、叭”,又连射三枪,伊藤重伤倒地。此次战斗,敌人在杨靖宇的毛瑟手枪之下死1人,伤6人。杨靖宇乘敌人混乱之机,再次甩掉紧追不舍的日伪“讨伐队”。
2月16日晨,敌人在濛江县大北山部落东方三公里的朝抚公路上,失掉了追踪的线索。2月18日,警卫员朱文范和聂东华在濛江县城东南6公里的大东沟部落附近购买食物时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印章等物品,越发认定杨靖宇就在附近。此时,杨靖宇已数日未食,他穿着被树枝划破的棉衣和一双早已损坏的棉鞋,强忍饥寒,辗转于濛江一区山林中。
2月22日,杨靖宇走到濛江县城西南方6公里处保安村三道崴子,在一个破窝棚度过一晚。2月23日上午,在三道崴子,他遇见四个打柴的人。杨靖宇见他们都是农民,便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并拿钱托他们给买些粮食和一双棉鞋。那四个人中,为首的是伪牌长赵廷喜。他佯装答应杨靖宇的请求,约定地点给他送粮食和棉鞋。赵廷喜在下山的路上遇到特务李正新,李、赵便一起去保安村伪警察分驻所告密。岸谷隆一郎根据报告中所描述的男子体貌特征情况,判断他就是杨靖宇本人。岸谷隆一郎于下午3时左右,命令伪警察队本部西谷喜代人、益子理雄以下21人乘卡车奔赴现场,执行搜捕任务。而后,伪警察队本部又从附近调来日伪“讨伐队”,陆续派出五批增援力量。
当日下午4时许,敌人来到山间一窝棚处,赵廷喜讲“约定地点”在此地东南约100米处。敌人又从该地向东南行走100米,可连个人影也未看见。原来,杨靖宇为防止发生意外,离开了约定地点。但敌人见到了杨靖宇留下的已登上了山的大脚印。敌人循脚印搜索,终于在三道崴子703高地发现了杨靖宇,便立即向山上岩石缺口处的人影开枪,并分左右翼两队包抄过去。最后,杨靖宇被逼到老恶河旁。在490高地,敌我相距50米地方,敌人执行着伪警察队本部“想办法活捉杨靖宇,劝他归顺,以便把他的才能引导到于我们有利的方面来”的指令,大声高喊:“你怎么抵抗也没用了!归顺吧!”叛徒也跟着狂叫“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但杨靖宇宁死不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始终以自己手枪里的子弹回答敌人劝降的狂叫。
西谷喜代人、益子理雄等,见杨靖宇根本没有归顺之意,便下令“干掉他”。这时,敌人进一步向杨靖宇迫近,双方最近距离仅约20米,敌人开始从左右两面向倚在大树旁的杨靖宇进行射击。经约20分钟交战,杨靖宇被敌弹击中,洁白的雪地渗透了殷红的鲜血。4时30分,英雄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杨靖宇仅仅活了35年。在这35年中,他用言与行、火与血,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形象。亿万人民无限缅怀着杨靖宇。在长白山下、黑水之滨,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都传颂着英雄的伟绩,回响着颂扬英雄的赞歌——
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
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
本版文字整理:闫书敏 韩晶
主讲人照片拍摄:本报记者王瑞瑞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