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条有关太原滨河自行车道的小视频走红网络,让这条骑行绿道火出了圈。太原网友、外地网友纷纷点赞评论,人气高涨。
视频中,蓝天白云下,滨河公园的自行车道曲折伸展,山水林路交融的诗意画卷中,一个个骑行身影洒脱地奔向都市版的“诗和远方”。
太原的自行车道能火,绝不是偶然。
太原滨河自行车道“以人为本”,车道全封闭,两米绿化带相伴,配套设施完备,出入口的自行车助力推行系统,沿途的休息驿站、卫生间、补给站、停车场等一应俱全。
自行车道沿途山环水绕、景致协调、步步有景,充满诗意。无论是清晨的薄雾轻绕,还是傍晚的霞光漫染,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温润与活力。骑行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既能享受运动的畅快放松心情,又能饱览、感受立体的太原、鲜活的太原。从一桥一景中了解太原的城建变化,从一草一木中体会太原的绿色生态,从汾河晚渡、雁丘园中感受古城的人文历史。
空中俯视,滨河自行车道像两条流动的红丝飘带沿汾河蜿蜒前行,再加上绿色浸染花香的生态带,蓝色泛着波光的汾河水,融合成一条集休闲、旅游、健身、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景观长廊——滨河公园。
“这个绿道真的给太原人带来太多的幸福感……绿道贯穿的是整个太原的文化精神。”这是外地人专程体验后的感叹。
“看了这个视频我坚定了去买辆自行车来骑的决心。”“我家就在绿道旁!”“不久前,我也加入了骑行。”“我一个星期骑行三四次欣赏着美景。”这是太原人满满的幸福感。
近年来,骑行热潮席卷全国,“骑行经济”方兴未艾。京东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骑行服成交额同比增长75%,公路自行车成交额同比增长64%,自行车配件和骑行穿戴装备成交额同比涨幅均超过40%。业内专家预计,2025年,中国骑行用户将突破1亿。
从日常通勤到长途骑行,从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到碳中和愿景的推动,骑行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与产业生态。骑行市场也正在经历从“功能性出行”向“运动、社交、文化融合”的升级。
“骑行经济”链条正催生大量的消费新场景和新创业机会。太原有良好的骑行基础条件,政策加力支持、倡导绿色出行,促进骑行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太原持续打造“演艺之城”成绩斐然。2024年成功举办32场演唱会,吸引近100万人次观众,并通过“跟着演唱会去旅行”的消费场景,带动了41亿元的消费增长。
太原提出,联动“演艺之城”,推进“演艺+”融合发展,进而推动与旅游、餐饮、住宿、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性演艺经济产业链。
推动“演艺+骑行”深度融合发展,利用“歌迷之城”带来的人流、人气、信息流,让他们感受太原的骑行之美,进而了解太原、喜欢太原、爱上太原、推介太原。
进而,把“骑行经济”发展纳入政府规划,把骑行与城市规划深度融合,加大投入、强化管理,进一步优化骑行产业软硬件水平、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营造良好骑行环境、打造“骑行友好城市”。
再进一步,加大策划宣传推介、创新营销,充分发挥滨河自行车专用道与东西山自行车赛道联通形成的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的作用,组织骑行赛事,把“骑行之城”打造成太原的一张新名片,我以为大有可能。
谢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