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亮向村民讲解乡村振兴发展作战图,描绘村庄美好未来。
游客在村里的墙绘前拍照留念。
与村民探讨维修房屋细节。
将群众诉求写满23本“民情日记”。
俯瞰布局规整的移民新村。
在烤馍加工厂,与村民一同检查食品质量。
仔细擦拭太阳能板。
与村民交流农作物生长状况。
在村里的敬老食堂,为老人们端上饭菜。
为五保户老人送去衣物。
陈能亮向村民宣传移风易俗理念,倡导崇德尚礼、守望相助的乡风民风。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难’字,乡村振兴更需要咱冲在前面!”7月18日,在吕梁市中阳县枝柯镇张家沟村烤馍厂,退伍军人陈能亮盯着新出炉的烤馍,坚定地说。这个曾在部队服役两年的硬汉,如今是当地的“最美兵支书”之一。
2011年,张家沟村正面临旧村煤矿采空区塌陷的困境。陈能亮毅然回到村子,将在军营里练出的精准规划、高效组织等本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个月时间,他便带领工作队完成400余户村民的摸底工作,并将张家沟、韩家山、武家山3个自然村搬至“移民新村”。2021年,他高票当选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部队“打胜仗”要靠硬实力,而今“兴乡村”就要靠产业强。陈能亮筹集社会资金在张家沟村建成340千瓦光伏电站,年收益达15万元,将收益的60%用于保障村内护林员、保洁员等20个公益性岗位的经费支出;2024年,引进烤馍生产线,建成村集体烤馍厂,带动20名村民就业。他持续从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破解村民养老难题、推进平安村居建设等方面发力,将乡村振兴落地为“让乡亲腰包鼓起来”“让村子越来越美”的实在事。
在吕梁,像陈能亮这样扎根乡村的退伍军人还有253名,他们带着军人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乡村振兴战场上的“领头雁”。
本版策划:李联军
本版责编:黄靖
本版文字:黄靖
本版摄影: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