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书屋,是我们村的文化‘加油站’!”8月6日,在临汾市汾西县古郡村,村民郭大爷说。这间28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正成为乡村发展的文化引擎。整洁明亮的房间里,2000余册书籍散发着书香,专职管理员郭华琴每日整理登记,见证着村民从“看书难”到“读书乐”的转变。
农家书屋精准对接村民需求,功能布局清晰实用:阅读区配备4套桌椅,书架上农业科技、文学经典等书籍分类摆放;墙壁上还张贴着文明实践积分激励制度。
书屋虽小,却承载着村民们的“大期待”。走进书屋,农业科技区域常常围满了种植养殖户,文学经典区域则是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精神栖息地,不少村民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儿童读物区在周末和假期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暑期是书屋最热闹的时段。针对孩子们的需求,书屋推出特色活动——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把经典绘本改编成情景剧,让孩子们在表演中深化知识理解,表达与协作能力得到锻炼;“会跳舞的盐”“自制彩虹”等科学实验课,将物理化学现象直观展现,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农业技术交流区同样活跃,种植能手结合经验分享秋白菜防虫技巧,理论与实践在此交融。
书屋的“点单式”服务精准满足村民需求。当村民提出需要最新防虫技术书籍时,当种植大户询问果树修剪技巧时,书屋都会及时增添相关书籍。文明实践积分激励制度更是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参与阅读分享、科普课堂等活动就能获得积分,用来兑换实用生活用品。郭大爷说:“来书屋能长见识,攒积分还能换东西,大伙都愿意来!”
田间地头的书香,正悄然改变着古郡村的面貌。从孩子们好奇的眼神到村民们讨论技术的热烈场景,从积分兑换的欢声笑语到书架前专注阅读的身影,这方小小天地,正以书香滋润心田、以知识赋能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图为村民正在农家书屋阅读。
文/图本报记者杜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