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消费

【体验与亲历】伏天消暑 露天泳池享清凉

  今年的伏天,我省多地接连发布高温预警。在酷暑之下,去露天泳池游泳绝对算得上是消暑好选择。记者来到省城太原汾河公园露天游泳场,来了一场亲身体验。当城市被热浪裹挟时,这片蓝色水域用粼粼波光带给人们难得的清凉。
  8月2日17时,室外温度依然在30℃以上,灼热的阳光把柏油路面烤得发烫,行道树的叶子都蔫蔫地打着卷。记者来到汾河公园露天游泳场,两侧的大、小停车场几乎满员,不少车辆还在入口处等待车位。停车后,一行人沿着汾河公园自行车道走向游泳场,远远就能看到两块湛蓝的“宝石”镶嵌在汾河东岸,大人、小朋友的欢笑声也不时传来。
  购票窗口前,蜿蜒的队伍已经排到了遮阳棚外,检票处的闸机不停发出“嘀 嘀”的识别声。工作人员边擦汗边说:“最近气温居高不下,日接待量最高达500人次,特别是周末,不少人一开馆就来了。”他的衣服后背洇出汗渍,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容。
  拥挤的人群中,带孩子的小两口绝对是主力。“除了去海边,小朋友以前没在户外游过泳,自从上周带孩子来体验了一回,他天天吵着要来。”市民张女士边说边给5岁的儿子调整泳帽。队伍里的一个个小家伙早就穿好了泳衣,挎着救生圈迫不及待地往里冲。
  的确,对于“00后”“10后”,他们可能不曾记得太原这座内陆城市也有室外游泳场。当年的青年路游泳场、老军营游泳场、北大街游泳场……伴随着城市改造、场馆升级,这些露天游泳场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四季恒温的室内游泳馆。但对“70后”“80后”而言,在露天游泳池学游泳、与小伙伴嬉水,是他们对夏天的美好记忆。如今,这些“70后”“80后”牵着孩子的手,试图用泛黄的记忆为下一代调出新的童年底色。
  换好泳衣进入内场,一个50米×25米的标准泳池映入眼帘,8条泳道用彩色水线分隔。不知道是不是波光粼粼的蓝色水域带来了清凉感,进入内场的一瞬间便让人觉得每个毛孔都舒展开来,大人、孩子都迫不及待地跃入泳池。同行的“80后”何先生一口气游了两个来回,他双臂一撑跃出水面、坐在岸边,水珠顺着他的下颌线滴落在晒得微红的肩膀上。“真有小时候的感觉。”他抹了把脸笑道,“晒了一天的太阳,水温正好,上岸后小风一吹,真舒服。”相邻泳道的张先生也有同感,他是一名退休医生。“游泳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坚持每天1公里,我的关节疼痛缓解多了。”他说,户外泳池更透气,游累了仰浮在水面看云彩,亲近大自然的感觉特别棒。
  标准池南侧还有个儿童池,水深不过1.2米,里面有不少家长化身游泳教练。有位父亲正托着孩子的腹部教学换气,小男孩扑腾起的水花溅到两人脸上,父子俩笑作一团。儿童池东侧的七彩充气滑梯则成了会游泳的小朋友们的水上乐园,每当有孩子从顶端尖叫着滑入水池,总会引发一片欢腾的浪花。
  傍晚时分,暑气降了不少,泳池两边遮阳棚的白纱随风飘起。上岸休息的人们躺在棚下的躺椅上,看着夕阳西下,云霞将汾河水染成渐变的橘红色,颇有海滨度假村的既视感。面对这样的美景,一众准备回家的游人纷纷驻足,用手机记录这美妙的时刻。此刻泳池边的更衣室传来吹风机的嗡嗡声,混合着岸边烤肠摊飘来的香气,构成了最真实的市井夏日图景。
  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泳池周边的地灯渐次亮起,将水面点缀成星空的模样。此时,夜场游客也陆续入场。
  离场时回望这片水光潋滟的天地,突然理解为何大家即便可能被晒黑,也愿意来这里游泳、嬉水。这里不仅有专业的标准泳池,更承载着人们的夏日记忆——自然环境的惬意、亲子互动的欢乐、童年与中年的时空交错。相比野泳的风险和室内泳馆的封闭,这片被夕阳亲吻过的碧波,确实给出了更优的夏日解答。

本报记者安晓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12期

  • 第2025-08-11期

  • 第2025-08-10期

  • 第2025-08-09期

  • 第2025-08-08期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6期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