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财经

“体验式监督”激活政务服务新动能

——省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体验员制度一周年观察

  在山西省政务服务中心的智能导办区,AI数字人正为办事群众提供语音交互指引;长三角“远程虚拟窗口”前,企业经办人可以通过视频连线完成跨省业务办理;政企会客厅里,审批部门负责人与体验员就政策落地细节展开热烈讨论……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我省政务服务改革的生动图景。
  2024年7月启动的政务服务体验员制度,通过50名“民间侦察兵”的沉浸式体验,累计推动23项优化举措落地,使全省各级政务大厅窗口问题投诉率下降14%,收获131面锦旗和104封感谢信。
  这项制度如何打破政府“自我评价”的闭环?其创新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记者通过实地探访寻找答案。

机制创新
从“政府视角”到“用户思维”的范式转换

  传统政务服务模式下,政府机构往往从自身管理便利的角度出发设计流程,导致与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偏差。而政务服务体验员制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推动政务服务理念从“政府视角”向“用户思维”转变。
  自去年启动以来,省政务服务中心广泛招募了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组织、企业群众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等不同领域的体验员,他们犹如政务服务的“啄木鸟”,以普通办事者的身份深入各级政务大厅以及线上服务平台,对政务服务流程进行全链条、沉浸式体验。据不完全统计,在制度推行的首年,全省参与体验的数百人次,涵盖了工商登记、项目审批、社保医保办理等数百项高频服务事项。
  “过去办理企业变更登记,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提交重复的材料,耗时费力。”作为首批体验员之一的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在体验过程中,我发现现在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许多材料只需线上提交一次,各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办理时间大幅缩短,这一变化让我们企业切实感受到了便利。”
  为确保体验员反馈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省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了完善的问题收集、反馈和整改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体验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按照审批、线上服务、线下服务、智能服务等类别进行详细梳理,形成问题清单。针对每一个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限,实施台账化管理,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号。
  有体验员反映部分窗口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办事效率低的问题,相关部门迅速组织业务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同时,优化窗口设置和办事流程,通过推行预约服务、邮寄服务等举措,有效减少群众排队等待时间,降低办事成本。
  一年来,根据体验员反馈的问题,省政务服务中心收集梳理形成13项问题清单,制定23项优化举措,涉及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务信息化建设等多个领域。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政务服务的便利性和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生态营造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的治理变革

  政务体验员制度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它以此为起点,撬动了政务服务从理念到流程、从制度到生态的系统性重塑。更是一场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的政务服务生态治理变革。它以体验员发现的问题为导向,通过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合作,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制度体系、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全方位优化,营造出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生态环境。
  在流程优化方面,省政务服务中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关联事项进行系统梳理,整合系统资源,重构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完善综合受理、综合审批、综合出证等系统,对接34个部建系统、37个省直业务系统,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等手段,使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再升级。
  制度体系建设是政务服务生态营造的重要保障。围绕政务服务体验员制度,省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包括体验员招募与管理办法、问题反馈与整改机制、服务质量监督与考核制度等,为制度的长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同时,加强对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涵盖服务事项、办事流程、服务质量、窗口建设等各个方面,推动全省政务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服务模式创新也是政务服务生态营造的关键环节。除了不断完善线上政务服务平台外,还通过加强7×24小时自助服务区等政务服务网点建设,方便企业、群众全天候、无障碍多渠道办理。
  此外,省政务服务中心还注重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政务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生态环境。通过举办政务服务体验日、开放日等活动,邀请企业和群众走进政务大厅,亲身体验政务服务流程,增进对政务服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人工智能
为提升用户体验装上“智慧引擎”

  在这一系统性重塑政务服务生态的过程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作为重要的赋能工具和智慧引擎,正在加速驱动政务服务的智能化升级,为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了强大支撑,推动传统政务服务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方向加速转变。
  走进山西省政务服务大厅,进门左手边的AI数字人大屏十分惹眼。这个我省首个政务服务大厅AI咨询通数字人,基于“DeepSeek大模型+行业模型+业务模型”三重技术架构打造,集成了语音识别、AR导航等前沿技术,如同一位不知疲倦且专业的政务助手,能够秒级响应610个政务服务事项、26个公共服务事项和202个高频政务事项的咨询。省城一家医疗器械企业经办人张军现场体验后表示满意:“咨询结果生成二维码随时查看这个功能很实用,随用随查,我少跑几回窗口。”
  今年4月投入运行的长三角“一网通办”虚拟窗口,更是打破了跨省办事的壁垒,让山西与沪苏浙皖等省市实现政务服务互联互通。该虚拟窗口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由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于2023年6月推出,通过远程音视频、屏幕共享等技术,让企业和群众在山西本地政务窗口,就能获得与属地窗口同质的服务。山西省政务服务中心主动对接,加入其中,通过“屏对屏”实现跨时空的“面对面”,推动跨省业务属地远程受理,属地工作人员可“手把手”远程指导办事人在异地窗口完成业务办理。目前,我省已接入涵盖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不动产登记,社保、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户籍业务等5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此外,全省各地也积极探索AI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太原市小店区打造的“数通小店”平台,大同市上线的AI公务员“DeepTong”,长治市政府基于DeepSeek模型开发的政务智能写作、PPT生成、智能对话、办公智能体等,均显著提升办公效率和跨部门协作能力。
  7月25日,随着第二批30名体验员上岗,这项制度将继续深化“用户思维”的改革逻辑,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实践。

本报记者安晓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12期

  • 第2025-08-11期

  • 第2025-08-10期

  • 第2025-08-09期

  • 第2025-08-08期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6期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