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每笔钱花在哪儿,一目了然,咱心里亮堂得很。”8月14日,大同市云州区坊城新村村民李宏指着村里的公示栏说道,这也是该市清廉村居建设成效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大同市锚定“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建设目标,聚焦政治引领、权力运行、氛围营造等关键环节,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共同发力,市级定方案、明任务,县级细措施、强指导,乡镇抓推进、重落实,村级敢作为、求实效,持续推动清廉村居建设向纵深迈进,让清廉新风遍拂乡村。
工作好不好,重点看班子;廉洁不廉洁,关键看干部。全市坚持建强“火车头”、育强“领头雁”,激发乡村清廉建设动能。2023年以来,大同市组织举办村(社)“领头雁”培训2.8万人次,切实提升村(社)“两委”干部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与此同时,持续推进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化、流程化,梳理出4类22项权力事项,确保基层“小微权力”有序运行、不被滥用。
“从村务公开到宅基地审批、低保办理,谁来办、谁指导,清清楚楚!”广灵县稻地村村民王秀莲笑着表示。广灵县稻地村从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入手,明确村“两委”干部廉洁履职“五个严禁”和村级事务决策“五不准”,权力清单成了干部“紧箍咒”、百姓“护身符”,基层政治生态愈发清朗。
廉洁文化建设是清廉村居建设在大同落地生根的又一个有力抓手。全市指导各村(社)深入挖掘本地廉洁文化资源,建强廉洁文化微阵地,把廉洁文化和建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结合起来,发挥廉洁文化浸润作用,推动干部群众崇廉尚洁、村风民风持续向善。
“现在村里清廉风气越来越浓,离不开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左云县黑土口村党支部书记李根元自豪地说。该村深挖当地历史文化、乡贤名人、村情村史,建起了特色廉政文化阵地,成了村民接受廉政教育的好去处。秉持“一村一品”理念,大同市各地积极培育特色清廉品牌。灵丘县下车河村在清廉村居馆内开展“致富能手”“和谐家庭”“最美庭院”评选,让清廉建设深植乡村生活各个环节;云州区坊城新村以“廉洁家风”为切入点,把廉洁元素融入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成风化人。
如今的大同乡村,清廉新风扑面,干部作风务实,干群关系密切。大同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全力绘就风清气正、和谐宜居的乡村善治新图景。”
本报记者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