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习周刊·要论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做好城市工作①

  

郭艳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七项重点任务中的第一项就是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城市体系是由不同规模等级、差异化职能分工和具体空间区位分布的城市所构成的有机网络整体。加快现代化城市体系的优化发展,有助于充分释放经济潜能尤其是创新潜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及全面现代化。当前是我国城市发展方式和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集约高效、特色发展、统筹协调,推动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要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通过政策调控、规划引领、建设形态选择和运营方式优化,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组团式”能有效避免城市发展中的“摊大饼”现象,“网络化”则体现了对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流动性”的强化和“流空间”重要性的提升。“组团式、网络化”布局,要依托核心城市辐射,在特定区域内打造多个城市或功能节点,通过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和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内各城市协调发展,既能服务于居民公共活动,又能实现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重场景的有机融合。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城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枢纽,在化解城乡转型矛盾和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功能。从更好地发挥县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支撑作用出发,要根据区域环境和地方特点加强分类指导,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加强县域规划统筹,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一方面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另一方面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建立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等,以县城为重点缩小公共服务水平和人居环境品质的城乡差距。在地方城镇化过程中关注人的发展,增强县城的吸引力,引导乡村人口向县城集聚,增强县城经济活力。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和乡村作为城镇化的两端,城市体系建设要与促进城乡关系调整、建立新型城乡和工农关系结合起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要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视作一个生态系统,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重视县域城镇和新社区、村落群的有机组合与衔接。要不断优化县域发展空间,提升县城和中心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与治理能力。要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组织水平,有效推进县域产业融合、产村融合、产城融合。遵循城乡发展基本规律,适应城乡人口变化趋势,积极发挥小城镇的节点作用,并以构建城乡生活圈为基础,促进形成乡村与城市共生关系,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18期

  • 第2025-08-17期

  • 第2025-08-16期

  • 第2025-08-15期

  • 第2025-08-14期

  • 第2025-08-13期

  • 第2025-08-12期

  • 第2025-08-11期

  • 第2025-08-10期

  • 第2025-08-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