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核心腹地,中科同昌数智产业园,一座以“数智赋能产业、绿色定义未来”为使命的现代化园区正强势崛起。
作为全省首个“地热+光伏+风能”三位一体的零碳园区,这里不仅承载着山西数字经济转型的雄心,更以“数据要素全链条服务+低碳技术商业化落地”的双轮驱动模式,吸引着京津冀、长三角企业的跨区域集聚。
8月14日,记者走进这座占地105亩的数字经济新地标,探寻其如何通过数智化生态、地热能源创新和政策红利赋能山西数字经济企业发展。
全链赋能 筑牢数字生态基底
“您看这片建筑群,低层是适配中小微企业的灵活办公空间,高层则是为龙头企业量身定制的总部基地,连接它们的,是一张覆盖全园区的‘数字神经网络’。”刚步入园区,中科同昌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纪翠萍便指着错落有致的楼宇介绍。作为深耕山西数字化建设30余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科同昌在建园之初,就将“数字基因”深植于园区肌理。园区已实现全区域5G SA独立组网覆盖。
行走在园区,植被葱郁,新能源路灯的风力驱动装置随风转动,车辆有序驶过。
据了解,在智慧物业管理上,园区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高精度三维模型,结合物联网实时监控设备运行、能耗、车流等数据,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集成能耗、资产、物业等功能模块,大幅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并非技术或资金的单一问题,也不只是需要单纯的办公空间,而是如何融入产业链、快速实现数据价值转化的系统性挑战。”纪翠萍说,中科同昌数智产业园构建了“一核引领、六区协同、六链赋能”的立体发展格局——以数据要素流通为“核”,划分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数据应用等六大产业集聚区,配套基础保障、财税金融等六大服务中心,形成覆盖技术研发、生产服务全周期的闭环链条,可以有效赋能数字企业的成长。
对入驻企业而言,这份“数智红利”看得见、摸得着。园区不仅拥有全省率先取得的上海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服务商、数据治理服务商、数据安全服务商”三项数商认证资质,还组建了一支由大数据分析师、数据治理工程师、数据安全专家组成的高精尖技术团队。“企业入驻后,无须从零搭建数据团队,我们能提供从数据采集、清洗、脱敏到安全存储的全链条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企业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覆盖“端层—边缘层—平台层—应用层”的全栈式架构。企业可减少自建机房、开发及运维团队等刚性投入,通过平台共享算力与工业软件资源;还能实时采集生产、供应链数据,结合智能算法生成工艺优化建议或市场风险预警,提升决策精准度。同时,平台级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功能,降低了中小企业单独构建安全体系的难度,可满足行业监管要求。
地热引领 开创零碳发展新局
穿过绿意盎然的生态中庭,记者来到园区的“数字地热示范园”。这里的地源热泵系统正无声运转,为11.37万平方米的建筑提供冷暖服务。
作为全省首个“地热+光伏+风能”三位一体的绿色低碳示范项目,中科同昌数智产业园通过技术创新与数字赋能,构建起清洁能源全链条利用体系。
为提高地热资源利用效率,技术团队攻克了地热井腐蚀结垢等难题,设计“一采一灌”双井系统和可互换创新方案,回灌率达100%。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地热能的开采、换热、回灌全过程实现动态监测,能耗数据实时上传至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供能效率大大提升。夏季制冷时,地热水先驱动吸收式制冷机,余热再用于生活热水,每一度能源都被“吃干榨净”,真正实现绿色发展。
这一模式已吸引国际关注。2024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期间,巴西、冰岛等国专家专程考察,称赞其“为资源型省份提供了低碳转型范本”。园区还计划将地热技术输出至煤矿区,利用废弃矿井开展地热梯级利用,助力传统能源产业绿色升级。
据介绍,除了地热能利用,园区还采用了多种低碳技术,包括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智能微电网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园区的碳排放,还为入驻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清洁能源。
在园区智慧能源管理中心,一块巨大的数字孪生屏幕实时显示着地热开采、换热、回灌全流程数据。“我们通过物联网和AI算法,对供能系统进行动态监测与智能调控。”技术负责人演示时说,该系统使综合能效提升25%,可以让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减少。
这种“数字+低碳”的双重优势,还体现在光伏与风能的协同利用上。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与风电设施构成智能微电网,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可满足园区80%的日间用电需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风光发电与地热供能形成互补网络,能实现能源调度最优化。
零碳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园区将联合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培养地热专业人才,并设立产业基金,推动更多低碳技术商业化落地。
政策护航 激活企业成长动能
“企业入驻,最关心的是‘能得到什么支持’。在这方面,我们既有省级政策的‘阳光雨露’,也有园区定制的‘精准滴灌’。”中科同昌数智产业园招商负责人陈向道出了众多意向企业的心声。作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中科同昌数智产业园享受着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专项扶持,更叠加了企业自身多年的产业运营资源沉淀,为入园数字经济企业成长搭建起坚实平台。
“许多企业选择我们,不仅看重区位条件,全链条的数字化服务能力,也看重政策叠加效应。”在园区政务服务中心,陈向说,企业每一点进步,都是对技术、资金和政策支持的考验,我们会及时发现入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定期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让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全周期呵护企业成长。
近日,入园企业山西凹凸时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自主研发的超脑工业垂类大模型完成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成为我省首个工业领域AI大模型,也是省内第二个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技术团队在园区实现‘拎包入住’,物业方面给予最大力度的优惠政策,为我们创造了安心舒心的发展环境,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研发与创业。”该公司总经理张立利表示,依托园区平台的优质资源,团队的视野更加开阔,获得的市场机会也显著增多。他透露,最近团队还将推出自主研发的工业领域“数字工程师员工”,目前相关测试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月底可完成市场投放。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方面,园区对认定为省级“链主”“链核”的企业,最高配套奖励100万元;研发投入超1000万元,园区将全程协助申请30%资金减免;年营收突破1000万元,最高可获10%营收补助;固定资产投入超1000万元,最高可获奖补20%,园区将利用资源优势助力推介,拓宽发展空间。外商直接投资按到位资金5%奖励,单企上限500万元。此外,园区还为入园企业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园区联合银行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提供知识产权质押、上市辅导等服务。
展望未来,中科同昌数智产业园将以“龙头引领、生态聚变”为战略支点,聚焦培育百亿规模数字产业集群,努力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力争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标杆项目,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姚毅 实习生王若涵
记者手记
中科同昌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创立以来,便深耕数字化领域,为各领域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30余年的积淀之上,中科同昌数智产业园紧跟时代发展,开始“二次创业”,大手笔打造15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的数字生态集群,已成为我省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地标。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从运用数字技术的智慧物业管理,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链条赋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从吸引单个数字化企业入驻,到构建数字化企业全链条成长体系,再到多项政策赋能,中科同昌数智产业园始终不遗余力地为企业搭建优质发展平台。而绿色,更是这个园区独有的鲜明标签。从地热资源的发现、开发利用,到以数字化方式优化地热资源利用效率,中科同昌数智产业园凭借技术创新与数字赋能,构建起清洁能源全链条利用体系,也让业界清晰看到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能源产业的无限可能。
此外,以“科技引领、生态共生、智慧赋能、人文融合”为核心设计理念的中科同昌数智产业园,其设计不仅承载着前沿产业功能,更凭借卓越的空间规划、绿色智慧技术和浓厚的人文关怀,重新定义着未来科技园区的标杆。
期待园区能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服务质效,成长为全国标杆,引领山西数字经济迈向新高度,为山西转型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