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酿造食品微生物资源挖掘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不仅是紫林醋业发展历程中的光荣时刻,更是山西食醋产业科技创新的一次重大突破,为传统酿造行业注入新活力。
长久以来,食醋酿造领域面临着微生物群落复杂、发酵调控难、生产效率低等共性技术瓶颈,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发展。紫林醋业联合天津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依托食醋发酵科学与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对这些难题发起攻坚。此次获奖项目创新性地搭建多微共酵微生态分析平台,深入揭示了微生物群落的协同作用机制。该机制的明确,就像为食醋发酵过程装上了“导航仪”,使得精准调控发酵过程成为可能,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此外,团队还突破了合成微生物组创建技术,开发出高效菌种选育与定向发酵工艺。这些创新技术让传统酿造告别“看天吃饭”和依赖人工经验的旧模式,逐步走向智能化、标准化,为食醋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不是纸上谈兵,紫林醋业将这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相关技术实现规模化推广后,紫林食醋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得到极大提升,功能价值也显著增强。例如,在风味方面,食醋的口感更加醇厚、层次丰富;在营养健康上,产品中的有益成分得到优化,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追求。从企业效益来看,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可观的回报。智能化生产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的提升则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紫林醋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企业。
本报记者沈佳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