岢岚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这里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是天然的避暑胜地。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岢岚县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份殊荣的背后,是岢岚县各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品质,为居民绘就美好生活新图景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岢岚县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城市目标,在城市建设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个个承载着市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项目落地生根,让这座山城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岢岚还两次入选“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这些殊荣的背后,处处演绎着山城的华美蜕变,彰显着山水生态宜居小城的独特魅力。目前,岢岚拥有宋家沟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处,宋长城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处,岢岚古城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处。
人文地标展现城市生机
岢岚,一个静谧安详的小城,这里没有喧嚣的打卡建筑,但一个个“土生土长”的公园、广场串联起城市的活力与温情,成为岢岚人民心底珍贵的记忆拼图。
滨河公园位于县城西南,是自然与生活交融的诗意角落。在这里,花草肆意生长,在四季更迭中晕染不同色彩,湖水如镜,游鱼穿梭,搅碎一池静谧;步道蜿蜒曲折,儿童奔跑嬉闹,成人漫步沉思,承载着无数岢岚人的日常。它是绿色生态的缩影,更是市民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休憩地。文体广场则是欢乐的场所,文艺节目、晚会在此上演,点亮夜空的不仅是灯光,更是文化的星火;风筝在春日蓝天翱翔,儿童的笑声清脆如铃。这里是亲子互动的乐园,是青春与童真碰撞的舞台。舟城广场藏着夏日烟火,暑气蒸腾时,市民相聚消暑,广场舞旋律里,是生活的热情;地摊经济在这里升温,烟火气与人文气息交织,展现城市的包容与生机。更有神箭广场、南山森林公园等场所,正以独特的姿态融入城市脉络。这些文化地标,或承载生态休闲,或传递文化活力,或汇聚市井烟火,共同彰显岢岚的城市魅力。人们在熟悉场景里,触摸到城市的温度与灵魂;山城也向外界诉说着她的人文故事。
便民设施赋能健康生活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而便民设施则是构筑这一基石的关键因素。如今,在岢岚,越来越多的便民设施融入日常生活,为健康生活持续赋能。
街头巷尾的健身器材,是居民随时开启运动模式的“微阵地”。晨起或傍晚,人们在此舒展筋骨、强身健体。体育馆则是大型文体活动的“主舞台”,职工羽毛球邀请赛、社区篮球比赛、职工乒乓球赛、军地书画联展等活动接连开展,让体育馆突破单一运动功能,成为体育竞技与文化交流融合的平台,满足居民多样化健康文化需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群体打造温馨港湾,在这里,老人能享受日间照料、休闲娱乐、健康关怀等服务,安享幸福晚年。社区服务延伸至生活细微处,便捷办事渠道、贴心帮扶举措,为居民生活筑牢保障网,让健康生活的内涵,从单纯的身体锻炼拓展到身心全面呵护。在广惠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党群服务、便民服务两个中心联合共建,开设8个服务窗口,将教育、低保、养老等7大类26项保障性服务事项纳入社区服务范围,既方便了搬迁群众,又为辖区内所有居民、企业、商铺提供了便利。这些便民设施,不仅是硬件的搭建,更是城市温度与品质的体现。
文明实践打造品质之城
在城市建设的征程中,文明实践如同一缕春风,悄然浸润城市肌理,重塑着城市的品质与温度,成为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优化城市生活品质的关键力量。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城市文化的“会客厅”,内设非遗工坊、书法艺术工作室、舞蹈室、音乐室等特色空间,满足市民们的多样化需求。非遗工坊中,传统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剪纸、刺绣、面塑等技艺,将城市文脉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让市民在体验中传承文化根脉;书法艺术工作室里,翰墨飘香,书法爱好者在此挥毫泼墨、交流创作,以艺术之美滋养心灵。这些空间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城市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的文化辨识度与吸引力。
如果说文明实践中心是城市文化的“会客厅”,那么,街头巷尾的“文明驿站”则是城市服务的“微枢纽”。驿站内配备了工具箱、微波炉、急救箱、热水器、充电器等便民服务工具,既为户外工作者提供歇脚充电、应急医疗的温暖港湾,也为市民解决临时需求,它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以精细化服务渗入市民生活的细微之处,让城市建设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从老旧小区的蝶变到断头路的贯通,从文化地标的崛起到便民设施的完善,再到文明实践的浸润,岢岚县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建设的每一处细节。这座晋西北山城用扎实的步履诠释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将生态宜居的底色、人文活力的亮色与便民惠民的暖色交织成城市建设的斑斓画卷。未来,岢岚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城市更新与文明建设的双向奔赴中,书写更多让城市有颜值、有温度、有内涵的精彩篇章,让文明城市的荣光持续照亮山城人民的幸福生活之路。
宋家沟景区
宋家沟景区位于岢岚县东部,距县城10公里,距忻保高速黄道川出口2公里。宋家沟景区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悠久,乡村风情独特。景区保存了完整的建筑风貌、地质地貌、历史遗迹遗址及生态系统。宋家沟景区是一个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样板地,是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构建了完善的保护体系。2023年12月,宋家沟景区正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宋家沟村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古称“顺家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拥有1500年的北齐军事遗址苏孤戍、古堡等,这些遗址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对研究古代军事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村庄被青山绿水环绕,岚漪河潺潺流过,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呈现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景象,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游客在这里可以追寻红色足迹,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宋家沟景区民居建筑风格独特,青砖灰瓦、青石铺地,古朴典雅。民俗风情浓郁,游客可以欣赏到地方特色文艺表演,品尝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小吃,还能体验剪纸、面塑等民间艺术,深入感受乡村的朴实与厚重。宋家沟村获得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新华社《中国名牌》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宋长城景区
宋长城景区位于岢岚县城东部22公里的宋家沟镇王家岔村,景区总面积为94.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居民849户1818人,现有民宿20套970m2、商业街20套2200m2、小吃街17栋3800m2。景区依托全国唯一的宋长城、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荷叶坪和王家岔特色传统古村落,整合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休闲农业等元素,是一处集古迹保护、生态建设、村庄治理、农业开发、康养旅游、品牌打造于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宋长城历北齐、北周、隋、宋等朝代,于宋朝建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长城西起岢岚县青城山,东至荷叶坪山。岢岚境内现存的38公里宋长城墙体全部由片石砌成,保存完好处高约4.2米,顶宽约1.6米,有些段落保留着30厘米左右的女墙。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发现有炮台遗迹。长城协会专家考证宋代才出现巨竹简制成的初级火炮。这些炮台遗迹就更具时代性,对研究我国古代边塞防御、社情民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荷叶坪亚高山草甸主峰海拔2784米,是自然景观中首推的旅游避暑胜地,面积3万多亩,是整个晋西北的制高点,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生长着茂密的落叶松、云杉树和阔叶树种,还有党参、黄芪等400多种名贵药材和杏及蘑菇、木耳、蕨菜等珍稀的野菜。在这里可以目睹世界珍禽、山西省鸟褐马鸡的风采,还能见到160多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如黑鹳、金雕、小天鹅、虎、金钱豹等的踪影。
这里空气清新,无污染、无噪音,堪称环境幽雅的天然氧吧;这里长城蜿蜒于草甸边缘,与云杉林、冰川地貌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这里也是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养性的避暑胜地。
毛主席路居馆
毛主席路居馆位于岢岚县城鼓楼街11号,1948年4月4日下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转战西柏坡,途经岢岚就住在此院。4月5日上午,毛主席在这个院子里接见了岢岚县200多名参加三级干部会议的代表,并留下“岢岚是个好地方”的深情赞誉。
毛主席路居馆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435平方米,有二进院落布局。一进院落矗立着毛主席塑像。二进院落有两个路居室和五个展厅,馆内原样陈列着主席曾用过的办公桌椅、被褥等用品。目前,“毛主席路居馆”已成为岢岚县文化旅游一张响亮的红色名片,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人来此追寻红色记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毛主席路居馆”也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每年接待数万人次参观者,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人士和国际友人。馆内陈列有暂编一师三十六团赠送给岢岚县委的“我们是一家人”的牌匾。2016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1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
岢岚古城+岢岚钟鼓楼
岢岚古城:初建于五代后汉,是刘知远建筑的一座军城,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城与周边长城遥相呼应,是古代岢岚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长城历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7年岢岚县依照明代城墙的建筑规制对古城进行了修复,不仅让城墙、城楼等建筑重焕生机,还新建了州署、察院、文庙大成殿、参将府、折家祠、忠义祠、永宁驿等一大批古建筑,使古郡的雄伟风姿得以重现。岢岚古城于2021年被命名为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岢岚钟鼓楼:钟鼓楼实为姊妹楼,是岢岚古城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原建于香宁寺,明正统十四年知州魏迈移建于衙门正街南口,楼基石砌石座,飞檐歇山顶,纯木斗拱结构,楼为3层,悬匾“响凌霄汉”。楼上悬大钟一口,系金大定十一年生铁铸,重5000公斤,撞击声闻十数里。鼓楼建于明洪武十年,万历九年重修,石基砖拱洞口,在大洞顶端筑有2层高楼,造型雄伟壮丽,飞檐歇山顶式,砖木结构,悬匾“关河一览”,登楼俯瞰,县城全貌尽收眼底。后毁于抗战和“文革”,今天所见的钟鼓楼,是2005年重新修复的,座于原鼓楼洞上,为二层三檐。过去曾有“岢岚有个钟鼓楼,半截插在天里头”的说法,可见钟鼓楼的高大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