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把减负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实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向全社会全文公布,进一步释放强烈信号,要求各级各地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切实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若干规定》出台一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服务基层、赋能一线”成为共识,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好服务、更多实惠。更重要的是,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真正把减负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政绩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关键是减到“实处”、减出“实效”,推动形成更加浓厚的实干氛围。
  为基层减负,最终要落脚到提升工作质量、转变工作作风、增强群众获得感。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让基层干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抽出身来,轻装上阵、有所为有所不为,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才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主责主业上、干好本职上。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事实证明,当减少了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评审评价活动,基层干部才能够与广大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心无旁骛、攻坚克难,奋战在田间地头、车间工厂、乡村社区,为群众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基层干部的工作指向哪里,精力投向哪里,成效就要体现在哪里。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多些“真功夫”、少些“花架子”,多些“民生项目”、少些“盆景工程”。我省信访系统流程再造后,来信、来访、来电、网上投诉等信访事项实现同一平台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督办,信访秩序规范,既减轻了基层负担,也方便了群众办事。
  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成效如何,不仅要用工作实绩来检验,更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尺。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为基层减负,破形式之茧,赋治理之能。要持续深化基层机构扁平化改革,加快构建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工作体系,通过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等方式制定基层事务权责清单,推动职权下放给基层、力量下沉到一线、服务下倾至乡镇。让基层干部一事当前,不再疲于应付,能够游刃有余,有效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创新活力。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布局之年。关键之年呼唤关键之为,广大基层干部要多到一线攻坚,多解决急难愁盼,多办实事好事,把减负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效,以“基层善治”生动实践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郑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24期

  • 第2025-08-23期

  • 第2025-08-22期

  • 第2025-08-21期

  • 第2025-08-20期

  • 第2025-08-19期

  • 第2025-08-18期

  • 第2025-08-17期

  • 第2025-08-16期

  • 第2025-08-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