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第七届山西文博会N2展馆阳泉展区传来阵阵惊叹声。一根银色的铝丝在张晓华指尖灵活缠绕。不到两分钟,一枚精巧的铝编戒指就在她手中诞生。
“快看,阿姨会变魔术!”在小女孩惊喜的呼喊声中,张晓华笑着将一枚新编好的戒指轻轻戴在她的手指上。这时,小女孩的妈妈也被吸引,忍不住上前想要亲手为女儿编织一枚戒指。
“这里要绕两圈,轻轻压一下……”在张晓华的耐心指导下,小女孩的妈妈认真地用铝丝编织起来。不到5分钟,一枚充满爱意的戒指就在她手中诞生。
铝编技艺源于传统草编工艺。如今艺人们创新采用金属丝为材,通过绕、穿、拉、压等手法,将冰冷的金属化作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这项技艺不仅保留了传统编织的精髓,更融入了现代审美,让非遗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展馆内的展台上,铝丝编制的孙悟空手持金箍棒栩栩如生,还有寓意吉祥的摇钱树、威风凛凛的巨龙等作品,引得观众纷纷拍照。这些精美作品都出自张晓华之手——这位从盂县走来的手艺人,5岁随父学习编织,38年来将传统草编技艺与现代材料创新结合,让古老手艺焕发新生。
“铝编讲究的是手眼合一,每一件作品都要注入心血。”张晓华边说边演示,手指灵活地操控着铝丝。她的作品《步步高升发财树》曾获第六届“三晋巧姐”手工艺品大赛编织类银奖,《松鹤延年》更斩获2023年阳泉市“五小”创新竞赛特等奖。
据了解,这项非遗技艺正通过产业化之路惠及更多群众。张晓华创建的山西山晋巧姐工艺编织有限公司,创新采用“公司+培训+农户”模式,让农村妇女实现“守着家、挣着钱”的愿景。2021年,该项目被认定为盂县特色劳务品牌;2023年在西潘乡东头村设立的扶贫车间,已带动6户脱贫户增收。
本报记者霍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