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关注

售楼部复工,回暖迹象显现

  “12月7日—12月31日,太原市某知名房产推出了年终购房节活动,到访有礼、推荐有礼、购房有礼、年终有礼,优惠力度非常大。”12月11日,记者走访太原楼市时,正在看房的郭先生一家对记者说:“从上周五开始,我们一家从南到北跑了好几处售楼部,大部分售楼部已经开放,有的售楼部采取置业顾问轮流值班制度,算是部分复工,也有售楼部全员复工。”
  疫情对房地产行业的冲击不言而明,挑战背后都暗藏着生机,谁能抓住机遇,或许将迎来新的转机。经历此次疫情,市场现状如何?开发商又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楼市成交“腰斩”,回暖迹象显现

  受疫情因素影响,房企和建筑工地延迟复工,楼市遭遇冲击,成交量下滑明显。在疫情影响之下,太原楼市成交“腰斩”,不过近期有回暖迹象,正在向以往正常成交水平恢复。
  郭先生说:“12月太原不少楼盘推出购房优惠活动,正是买房的好时机。就我看房这几天发现,目前太原市的楼盘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项目处于手续报批阶段,工地未动工,这部分楼盘受疫情影响甚微,房企有充足的时间对项目进行研究规划、打磨调整产品。第二类是万事俱备、只待开盘的项目,这部分房源入市销售情况有待观察,疫情对销售的影响较大。第三类是项目已经在售,处于施工中但尚未完工或即将封顶、即将交房的项目,这部分楼盘面临的工作较多,面临延期或其他问题的可能性较大,这些楼盘将会进一步完善其相关的调整以及对业主的告知事宜。”
  虽然楼市成交受挫,但房企似乎并不消极。山西某知名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上周开始,太原各大名盘在售项目售楼处将陆续开放,大量房企复工,但工地复工将有个过程。例如单就抹灰工这一项环节来说,工人中50%来自湖北,80%左右是湖北、安徽籍,而由于疫情原因工人到位难度大。虽然疫情让市场节奏放缓,等待随着疫情影响陆续褪去,企业将实现更好的发力。”
  成交腰斩,供应其实也在下滑。但可以肯定的是,购房需求不会没有,山西省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峰很坚定这一点。每年会有新增人口及家庭,需求只会缓慢而稳定增长,房地产市场信心仍待恢复。
  “未来,客户的购房需求会发生改变,现房、国央企、品质好房会更受青睐,购房者在原有选择地段、品质、性价比的基础上,还会考虑开发实力、交付实力等综合因素。这种新的需求会像一只无形的手,购房者会在市场上找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成交,楼市就会慢慢回暖。”李峰分析道。

住房矛盾凸显,需求动力增强

  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人都在处于“足不出户”的状态,每日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于房子之内。
  太原市某房地产中介徐总表示:“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做了很多调查,许多以往未发觉的住房矛盾渐渐显现,主要集中在房屋空间和物业方面。比如户型问题,客厅空间不够大,一家人居家活动受限;房内没有书房,无法满足有工作需求的居住者;只有一个卫生间,一家人可能会出现冲突;房子隔音效果不好,家庭成员休息、活动受影响等等。此外,一些业主对于社区无人超市、社区医疗设施也提出了需求。”
  徐总说:“未来市场上改善需求将增加,改善的驱动力也会变强。经过此次疫情,物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未来购房者会更加注重社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从小房子换到大房子,从老房子换新房子,从物业不好的小区换到物业好的小区,这是购房者需求的必然趋势。”
  对于太原楼市而言,2022年是飘忽不定的一年,面对涨跌不定的房价、疫情原因以及其他多方因素的影响,购房者往往难以看清局势,以至于无从下手,购房者等待一个出手时机。

之后楼市将何去何从?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郭先生说:“上周,位于太原市东中环的某知名楼盘的一条低价售房广告,引发了我的关注。该楼盘置业顾问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新房现房,卖火了,起价5999元/平方米,均价6750元/平方米,房源有限,欲购从速。如此诱人的价格,引发一众购房者追捧。等我到了售楼部看到,售楼处人满为患,前来到访的客户很多,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据记者了解,这家楼盘已不是第一次用低价来促成交,业内人士称之为“房价已降得不成样子”。起价“5”字头、均价“6”字头的低价,让人仿佛回到了10年前,这让许多省城已置业的市民疑问丛生:曾经卖到13000+元、15000+元、18000+元甚至2万多元的房子,每平方米的利润空间到底有多大?现在6000多元每平方米的房子,成本又是多少?用的都是啥建材?低于土地建安成本价的房子能不能按时交房?自己看中的房子,未来还会继续降价吗?
  记者了解到,尤其是2021年10月份以后,太原多个品牌房企楼盘降价已从暗降变成明降,降价理由也不再从装配户型调整、楼层朝向位置欠佳等方面找借口,曾经极少量尾房清盘的特价推盘行为变成全线预售房、准现房甚至现房产品的降价。
  一位不愿具名的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太原房企们比拼的已不是谁的融资成本低,而是谁能以极小代价回笼资金。企业还是要寻求差异化生存发展路径,在买方市场愈发稳定的情况下,对于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房企在专业上下功夫,谋求长足发展,才能在严冬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峰认为,“今年的确没有什么亮点,大伙儿都在扛,全行业都在坚守,期待市场受疫情影响的低迷期能尽快结束,重新起步。最近出现小小的苗头,本土房企出现职业经理人,原本是在品牌房企负责项目或者区域拓展,客观上促进本土房企发展。”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行业调整,市场筛选,优胜劣汰,城市被“冷冻”的需求再次释放只是时间问题。

本报记者秦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2-15期

  • 第2022-12-13期

  • 第2022-12-08期

  • 第2022-12-06期

  • 第2022-12-01期

  • 第2022-11-29期

  • 第2022-11-25期

  • 第2022-11-24期

  • 第2022-11-22期

  • 第2022-11-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